漢時的官員多是透過察舉製出任,所以一個人要想在漢代做官一定要有人舉薦。但是要想獲得有分量的人的舉薦,自己先要有一定的名聲,所以漢時相互品論人物的風氣可以說是盛極一時,這當中最為知名的當屬東漢末年的“月旦評”。

原本月旦評是由汝南名士許劭兄弟在汝南郡所主持的人物品鑑大會,但後來舉辦的時間不在侷限於月旦,地點也不再限於汝南,只要許邵兄弟走到哪裡,興之所至,都可以在當月搞一場“月旦評”。一時間,只要得到訊息計程車人無不爭相前往,因為無論是誰,一經“月旦評”的品題,可以說是立時名滿天下,身價百倍。

因而“月旦評”之會聞名遐邇,盛極一時。

這次就是許邵兄弟聯合潁川書院特定舉辦的一場“月旦評”,所以才有前面劉寵來到書院大門時所見士子如潮般湧來的景象。

……

劉寵跟隨司馬徽來到山中聚會的涼亭下,涼亭四周已經沿著道路圍坐著一層又一層計程車子了,士子們見司馬徽到來,紛紛見禮。

劉寵在司馬徽的示意下,在涼亭一側的蒲團上坐了下來,少女荀採與荀彧也挨著一塊兒坐了下來。荀採不時偷偷地打量著劉寵,劉寵雙眼也冷不丁地直勾勾地盯著荀採,兩人目光幾番碰撞下,似乎在空氣中擦出了強烈的火花!

司馬徽走到涼亭中,在兩位同樣蓄著青須身著儒袍的男子身旁落席。荀採正好找了這個話頭向劉寵介紹,那兩名男子就是汝南名士許邵、許靖兄弟。

見時辰差不多了,司馬徽避席而起,先說上一大堆套話,隨後宣佈大會開始。然後,就見場中已有士子迫不及待站出來獻上自己的詩賦或者其他作品,朝著場中大言一通,然後再由許邵、許靖輪流作出點評。

這一來一去,許邵、許靖已經點評了十餘人,這些人大多被評為一縣或一郡之才,並無傑出之士,即便如此這些人也是狂喜不已,而其餘沒得到好評的則一副名落孫山的樣子漠然離開。劉寵沒有聽過這些人的名字,也覺得這些人的言論或作品平平無奇,興致索然自顧自地和身旁的少女荀採聊起了天,不斷把少女荀採逗得一陣陣呵呵發笑。

卻見場中同時攜手走出如基友般的三個青年,呈上三道書簡,見禮道:

“北海管寧請指教。”

“北海邴原請指教。”

“平原華歆請指教。”

隨即三人分別道出自己書簡上的言論,許邵、許靖接過三道竹簡。三個青年言罷,許邵、許邵對視一眼,相互說了句“有意思”,然後提高音量對三人點評:

“你三人所言若不為一體,實無可取之處,若為一體頗見高明。”許邵拍著手中的竹簡說道,許靖接過話頭,“三人若為一體,倒堪為‘一龍’,這華歆可為龍頭,邴原為龍腹,管寧為龍尾。”

三個青年聽完許氏兄弟的點評興高采烈的下去了。

又有二人站了出來,道:

“潁川郭圖請指教。”

“南陽許攸請指教。”

……

“你二人皆有匡輔之才。”

……

“南陽逄紀。”

“亦匡輔之才。”

……

“廣陵陳琳。”

“益州秦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