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慕玖回到景王府的時候,在殿前開的正好的桂花從裡看到了正在賞花的白景殊。

白景殊輕嗅一口花香,雖不似女子那般捻起蘭花指壓下一朵花兒放在鼻間,但月下花前,月光裡白景殊略顯消瘦的身影也是別有一番美意。

言慕玖發覺白景殊並沒有注意到自己來了,快步走到他身邊,說道,“怎的不在床上好好休息?”

白景殊這才注意到有人靠近,聽到是言慕玖的聲音才展顏一笑,“又不是傷了腿走不了,沒那麼嬌貴的。”

也不知是為何,言慕玖覺得進來看白景殊越發順眼起來。

言慕玖也沒有勸說白景殊回去休息,只是站在他身邊一起觀花。一簇簇黃嫩的花朵擠在枝頭怒放,清香四溢,聞的人心曠神怡。

白景殊似是想起了什麼,說道,“聽聞近日南方水患,不少百姓受災,可這眼看已經過了汛期,還有此事發生著實有些奇怪。”

言慕玖道,“天災難測。”

這麼說來也是,不過白景殊道,“當初因不渡江水勢浩大,常有澇災,朝中撥鉅款興修水利,如此穩定了數十年,如今朝廷也每年都有撥款穩固水利,照理說不應當有這種事發生。”

言慕玖領會了他的意思,問道,“你是說可能是此中有人盯上了朝廷的撥銀?”

白景殊點了點頭,“不錯,我正是有此想法。”

不渡江乃大堯第一大河流,之所以叫不渡江便是因為其水勢浩大,水流湍急,常常吞沒過往船隻才得此名。

不渡江流域百姓苦不堪言,紛紛遷走,這好好的第一大江,竟是令人聞風喪膽。

十五年前,出了一位治水奇人,名為梁渙,傳說此人常年遊歷四方,途徑不渡江被洶湧的江水阻攔,一時間找不到渡江的法子,便決定留下治理不渡江。

一開始此人的想法並沒有人理睬,但他不懈四處宣傳,被當時的知府留意到,看了他的提議隨即上報朝廷。當時的朝中也正為此事發愁,先帝與朝臣一番商議,認為此事可行,便撥款修建此工程。

治理不渡江絕非易事,需要巨大人力財力,還好梁渙此人不僅學識淵博,更是有毅力,每日都會前去檢視。皖州知府李升也被其打動,與梁渙一見如故,在知府的爭取下,又得到一批銀兩,歷經兩年,終於完成了不渡江的治理。

從此皖州流域便擺脫了水患,百姓都暗地裡稱梁渙為大禹再世,朝廷也給與此人重賞,一時間風光無限。

只可惜此人五年後便突然溺死於不渡江中,屍體被百姓打撈上來。皖州知府得知此事立即前往,不顧晦氣抱著梁渙的屍體失聲痛哭。

隨後皖州知府下令將梁渙水葬,令其永遠長眠於不渡江。

當時百姓中有傳言,這梁渙治水此舉是得罪了水裡的妖怪,妖怪為了報復,將他強拖進水中。不過這種怪力亂神的傳言也並沒有多少可信度。

幾年後,皖州知府李升因操勞過度,一紙書信辭了官告老還鄉。

十幾年來,皖州流域的不渡江再未出現大規模水患,而如今卻不知為何重蹈覆轍。

言慕玖道,“那梁渙也是個奇人,當初雖年幼,也有所耳聞。”

白景殊道,“當初不渡江水利完成後,我因少年心性,隨皇叔到皖州看過,真當是氣勢磅礴。李知府我也曾接觸過,他半生都在皖州,此番治水正是了了他多年心結。”

“梁渙此人,未見之前我以為是個滿腹經綸的老前輩,誰知竟是個年輕人,談吐也頗為風趣。”白景殊回憶著,“當初我也不過十歲有餘,對他們印象卻十分深刻。只是沒想到他不久之後便不在人世,真當是天妒英才。”

言慕玖從未聽白景殊說過這麼多話,在他眼裡白景殊城府極深,心事不愛言表,此時可能是一時想起少年事有些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