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 四月圍城(第1/2頁)
章節報錯
四月圍城
楚國太子熊武奇萬般無奈地道“李家已投靠大唐,如今楚國大軍被圍困,你們為刀俎,我們為魚肉!大勢已去!我沒聖人您那樣偉大的胸懷,為了保住這八十餘萬軍士的性命,我同意投降!不過我父皇,是一個老頑固,聖人您勸不動的。”
“我只有一個請求,當唐軍圍困皇城,父皇要是頑抗不降,希望聖人不要攻伐,儘可能儲存我國皇族,您能答應嗎?”
“吾當世聖人,代表大唐答應你。不過圍困丹陽之際,我只身帶太子入皇城勸楚懷王,勸不動的話。只要皇都楚國朝廷不投降,大軍必定長期圍困,點水寸糧不能入皇城,至到你們朝廷低頭。皇城近百萬的百姓和軍隊都可出城投降,保全他們的性命。”
“太子,這是我最大的讓步!張帥能代表張家嗎?若你不能代表張家,就派人喊張尚書來談!好好想一想你們張家的處境,吾希望天亮之前,張家能給我一個完美的答案。”王龍曉回答。
“董帥立刻連夜急行軍,天亮前,大軍完成皇城丹陽的圍困部署。速去!”王龍曉命令道。
楚國太子向聖人王龍曉點頭:“本太子宣佈歸降大唐!來人!命金祟軍所有將領謀士來面見聖人!”,一名軍士領命而去。
太子熊武奇一眾將領謀士和聖人他們商談一刻鐘之久,最終達成協議。
全部金祟軍歸降大唐,聖人臨時整編金祟軍,十五萬金祟軍編入龍威軍,二十萬金祟軍編入龍翼軍,五萬金祟軍編入龍武軍,十萬金祟軍編入龍騎軍。
整編過後,王毅率龍威軍開赴楚國皇都丹陽,增援龍騎軍。
馳道內只剩三十萬長領軍,張帥在臨時營帳中,心急如焚,如坐針氈。
月入西山時,張尚書帶著幾個家族主事人膽戰心驚地來到臨時營帳,與大唐方面談判。
太陽從東方爬起來,走出家門,向外走去。張家與聖人簽訂一系列協議,正式歸降大唐。
聖人宣佈道:“張家和李家的軍隊只能保持二十萬的編制,多餘的四十萬軍隊混編,聖人起名龍鳳軍,由吾暫時統帥。今日起,除楚國皇都丹陽以外,楚國所有州縣,都廢除原來的政令國策,開始大唐的政令。由大唐所有參軍謀士主導,張家和李家輔助實施。”
“吾命令,全部大軍立刻開赴丹陽!”
“來人,傳令!遲帥率龍央全軍開赴丹陽!董輝啟率龍牙軍開赴安慶!”
紅日西下,大軍把丹陽城圍困得水洩不通。晚飯後,在中軍帥帳中,聖人坐在帥案後,召開軍事會議。
聖人高喊:“如今龍威軍有六十五萬,龍翼軍有七十五萬,龍騎軍有四十萬,龍武軍有二十五萬,龍央軍有五十萬,龍牙軍有三十萬,龍鳳軍有四十萬,長領軍有二十萬,金鋒軍有二十萬,這還不算丹陽城內的近二十萬大軍,都算上,一共多少軍隊?誰給吾算算?”
房參軍興奮站起來,回答:“聖人,不算丹陽內的二十萬,一共三百六十五萬,要是都算在一起的話,那就是三百八十五萬。加上大唐所有州郡的駐軍以及南境的邊軍,都算在一起的話,那就近五百萬。除了齊國,唐境內有一億二千餘萬人,軍民比例是125。”
“是呀,近五百萬的軍隊,數量太大了,現在我意裁軍一百萬,但不能一下就都裁掉,原因有三,其一:國內還不安定,百姓還沒過上好日子,人心不穩,還需軍隊維持。其二:朝廷一下子拿不出那麼多的軍補。其三:天下還未一統,南境還有外族之憂。”聖人沉思道。
“我們分三年裁軍,每年裁掉三十餘萬,最大限度地減輕朝廷和百姓的負擔,也不影響天下的穩定。一切以天下安定為首,一切以百姓為先!諸位都太累了,早點休息!你們退下!”
......
翌日早上,日上二竿時,王龍曉帶小墨向丹陽城內走去,楚國太子熊武奇陪同。
聖人在皇宮中,和皇族展開談判。三刻鐘後,談判破裂。楚懷王扣押了太子熊武奇,皇室向聖人王龍曉發難,聖人在小墨的保護下,逃出丹陽。
聖人下令全軍圍困丹陽,每隔幾天,就命人向城內射入招降書。
一月後,城內百姓很多人都沒糧可食,有人開始搶劫大戶,人心浮動,都聚在皇宮門口,開始向楚懷王求助。楚懷王開倉放糧救助百姓,然其他人有異議,與楚懷王產生分歧。
二月後,楚國皇室經過商議,命令軍隊把百姓驅除丹陽。等老百姓大量湧出丹陽時,聖人命人排查後,給百姓食物和銀兩,把他們安排到各個州縣謀生活。
三月後,楚國皇族開始驅逐十萬大軍,只保留十萬禁軍。聖人命人收編大軍,編入龍牙軍。
四月後,禁軍在沒有食物的情況下,彷徨無措,禁軍幾個統領商議後,救出關押在天牢中的太子熊武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