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國來使

暖陽高懸,蔚藍的天空中偶爾飄過朵朵白雲,在寒冷的冬天,給你們溫暖和希望。

午飯過後,王龍曉在涼亭中坐著,手拿著【道中史記】、石桌上放著《道中編年史》、《未央史記》、《未央編年紀》、《魏國史記》、《魏國編年紀》。

劉鶴、劉玲都坐在旁邊,拿著毛筆練字,文王王誠在一旁指導著。

一刻鐘後,王龍曉合上書卷,放在桌上,拍了拍手,喊道:“來人,去拿一些水果、糕點來,父王你們也休息一下,欲速則不達!慢慢來!”

亭邊的兩個丫鬟向王龍曉躬身施禮而去。王龍曉站起來,伸了伸小懶腰,看了看綠蔭蔥蔥的柳樹和滿園春色,走到池塘邊,看著滿池盛開的荷花。

突然一動不動,小墨看著主子王龍曉也是一驚,似有所感。兩隻九彩仙鶴共銜著九龍彩籃突然出現在荷池上空,王龍曉頓時雙眼微閉,懸空盤膝而坐。

一個大過王府的巨型九龍八卦陰陽圖出現在王龍曉雙膝之下,託著王龍曉緩緩升空,直達大唐皇都高空,仙鶴銜籃圍繞著王龍曉不停地旋轉著。九龍彩籃微微傾斜著,灑下無盡的光輝落在王龍曉身上。

大唐國都所有人看著高空中的奇異美景,都雙膝跪地,篤誠道:“拜見聖人!願聖人庇佑大唐!”

半刻鐘後,天空異象消散,王龍曉緩緩落到王府的涼亭中。

劉玲愁眉苦臉地道:“有這樣一個弟弟,壓力好大呀!”

劉鶴表示同意,猛地點頭。小墨則是興高采烈的,不停地圍著王龍曉轉圈。

文王王誠似有同感,看著劉鶴、劉玲,笑罵:“你們那點壓力算什麼,你們父王我更慘。你弟弟出生時,本王就壓力巨大。”

“從龍兒出生到現在,你弟弟一直壓著我。前幾日,你們妹妹芙蓉和你們龍弟一樣天資卓絕,今日你們弟弟的聖象比出生時更甚。”

“本來自己孩子資質無雙、卓絕千古、成就非凡,當父親應該高興和欣喜的,你們說對不?但你們不知道,本王鴨梨山大!哈哈!哈哈哈!”

劉鶴看了看劉玲,都相視一笑,調笑道:“父王,這是身在福中不知福!不過易地而處,怎麼說呢?那句話怎麼說來著?痛並快樂吧!”

文王之母袁氏、王妃之母韓氏這時來到涼亭,韓氏看著劉鶴、劉玲,笑眯眯地說:“別聽你們父王瞎說!他高興著呢!至於壓力早就把你們父王鍛造成銅牆鐵壁了,難不倒他的!”

袁氏對劉鶴、劉玲說:“鶴兒、玲兒,你們也好好學,好好鍛鍊!等長大了,也好報效大唐,建功立業。不枉你們這一生!”

劉鶴神色莊重地道:“祖母您放心,我和玲兒一定好好學,不辜負父王、母妃的期望!”

文王王誠溫和地揉了一下劉玲的小腦袋,說道:“你們學有所成,不能全為了我們,主要是為了你們自己,不要辜負你們自己!懂嗎?”

王龍曉良久後,才緩過神來,附和道:“父王說的對!你們學習之前,要明白自己為什麼而學,要立人生志向。”

“比如當大將軍保家衛國,成為大文豪著書立傳等等。那樣你們學起來會更有動力!鶴哥、玲姐,你們說對嗎?”

文王王誠一臉笑意地對劉鶴、劉玲說:“你們龍弟,說話往往是切中要害,一言中的!你們好好想想,等想好了再讀書。想好之前,先別讀了,不差這幾天,想不通找你們龍弟問就行。”

劉鶴似有所悟,不知在想什麼,而劉玲問道:“龍弟,就不能因為喜歡讀書而讀書嗎?,沒有別的原因!”

文王王誠、袁氏、韓氏一臉驚訝地望著劉玲,似乎覺得很對也不對,都望向王龍曉,那意思:給個合理的解釋唄!

王龍曉稍思片刻,解釋道:“非常好!玲姐你確定是真心喜歡讀書而讀書,而不是偶爾來了興致才是!沒有任何功利心和目的的讀書,只是因為喜歡讀書而讀書。”

“這樣的讀書會是令你快樂的事情,不是強迫勉強你,因為喜歡而去做才是快樂的源泉和動力,你能感受到讀書的快樂,一定會真正有所收穫。自然而然,順其自然,必水到渠成!”

“沒有絕對的對錯,沒有絕對的黑白!什麼道理真理都是透過自己親身體悟後,反覆的嘗試和推敲才總結出來的。自己人生道路該怎麼走,還需要你們自己去選擇。適合別的,不一定適合你們!”

“有的人會很快找到自己的人生路,有的人也許人生過半才能找到,有的人到死沒找到。萬般皆是命,半點不由人。不必刻意而為!順其自然就行!”王龍曉接著說。

文王王誠似乎抓住了什麼,也沒抓住,怒罵道:“臭小子,你個小神棍!以後說話能不能簡單明瞭一點!你直接說好與不好就行!”

文王王誠這幾天估計也是被刺激到。

王龍曉聳了聳肩,攤開了雙手,對所有人說:“玲姐,好!非常好!你繼續就行!我去看母妃和芙蓉了,拜拜了,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