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楓不知道的是,才兩日時間,他和孔志亮親手炮製的《三字經》,就出現在長安城皇宮甘露殿李世民的案頭。

李世民看著這本咋一看做工粗糙,但裡面內容卻十分精緻的奇怪書本,有些吃驚道:“這書為何這麼多空白,還有圖畫……這不是浪費紙張嗎?”

孔穎達笑著解釋道:“陛下,此經,乃是用來給孩童啟蒙的,這句讀是方便孩童理解文義,不至於出錯,至於圖畫,只是單純吸引孩童,還有那空白的地方,卻是可以用來給研讀的人寫下自己的體會……”

孔穎達覺得陳楓說得有道理,於是就照搬過來。

“哦,還有這麼多好處,倒是很有道理,這《三字經》,三字一句,卻包羅了不少東西,讀起來也是朗朗上口,用作啟蒙,再好不過,將心比心,若是朕是一個孩子,也會喜歡此書勝過其他啟蒙書本……孔愛卿,你有心了,想必編撰此書,花費不少心血吧?朕可要好好賞賜你。”李世民哈哈一笑,心情大好地道。

孔穎達趕緊搖頭,“陛下,此書,並非臣編撰,也不是國子監編撰。”

“哦?”

李世民一愣。

他將目光放到《三字經》的封面上。

魯班七號?

李世民好奇問道:“魯班七號,莫非,此人是魯班的後人?”

孔穎達笑道:“啟稟陛下,《三字經》乃是臣從咸陽陳家莊得到的。”

李世民脫口而出:“是陳楓?”

“啊……”

孔穎達明顯一愣:“陛下也知道陳楓?沒錯,就是此前因陳楓翻車,陳楓馬桶而風靡長安的那個陳大郎,此事,說來話長,要從臣的那個痴痴呆呆的兒子說起……總之,臣認為,這《三字經》是不可多得的啟蒙之物,不但可以給孩童啟蒙,還可以推而廣之,讓天下百姓都學,可讓人明理,讓粗鄙之人也懂得聖人的教誨,是以,臣懇請陛下下旨,將《三字經》推廣到全天下,讓各地官府都推行之。”

他當然不能說自己的目的是傳播儒門的大道,讓儒門大興。

而是說此書可以啟蒙,讓有文化的人研讀聖人的大道,讓粗鄙之人懂得聖人的教誨。

李世民點點頭,卻又問道:“孔師,你以為,那些粗鄙之人,也能讀懂此書?”

孔穎達笑道:“陛下,聖人說過,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說的是普通百姓不會懂得那些晦澀的大道理,但這《三字經》正好相反,其中飽含了聖人教誨,卻又通俗易懂,實不相瞞,臣已經去過陳家莊,那陳大郎辦了一個村學,名為陳家莊小學,招收學生都是莊戶,尋常百姓和流民的孩子,可這些孩子在陳家莊小學裡,對《三字經》甚是喜愛,由此看來,推廣此書,大有可為……”

李世民當然知道,自打他登基以來,就一直在大興教化,想要培養更多的讀書人,以彰顯自己的功績,可多年來,成績並不顯著。

若是這《三字經》能推廣到全天下,以後,七八歲孩童,田間地頭的老農,都能隨口背誦幾句,豈不是功德一件,也算是興教化的一項成就?

頓時,李世民就打定了主意。

他放下《三字經》,笑道:“魯班七號,真乃奇人也……既是如此,朕就準了此事,國子監立刻組織人手,將《三字經》抄錄,交給各州縣的府衙,在各地速速推廣……”

孔穎達卻趕緊道:“陛下,若是讓人抄錄,只怕會增加朝廷的負擔,而且速度也很慢……”

“哦?”

李世民好奇。

孔穎達解釋道:“陛下,此書出自陳家莊,紙質如此只好,沒有錯字,而且文字清晰,在長安的書肆,最少要五貫錢,可臣聽陳大郎說,這樣一本書,他打算只賣五百文。”

“五百文?”李世民頓時就愣住了。

他可不是什麼都不懂的皇帝。

相反,對長安的物價,李世民門清。

這書如此之好,只賣五百文?

這也太低了吧?

只是市價的十之一成?

李世民忍不住好奇問道:“那陳楓是如何做到的?”

孔穎達有些尷尬地搖搖頭:“這,老臣也不知。”

李世民啞然失笑,擺擺手:“那陳家莊,的確是個古怪之地,既是如此,就由國子監與陳楓交涉,由陳家莊為朝廷提供《三字經》,越早越好,越快越好,至於價格,就五百文一本。”

既是有成本更低,質量更好,成書時間更快的現成貨,李世民當然不會放著不用,而讓國子監去找人抄錄。

孔穎達領命,急忙轉身離去。

他前腳剛走,尚書左僕射房喬就走了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