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6章 火冒三丈(第1/2頁)
章節報錯
鍾洋洋續道:“……因為集集團之力打造上市公司,操作過程中肯定存在很多不符合規範、逆程式、打擦邊球以及舉報反映的那些違規違紀問題,複雜之處在於其中有些經過省裡、京都口頭同意,有些予以默許,有些則是混水摸魚,加之考慮到對上市公司股價影響、投資者信心、大股東利益等因素,一般不會碰它——這也是明峰書計並不考慮過問此事的另一個原因……”
方晟突發奇想,問道:“籌備和運作上市,集團那邊是誰負責?”
“前後兩任,分別是鬱磊申長和張市長……”
又是他!真是繞不開的坎兒。
默默嘆息,方晟也有點頭疼。
“難合作”、“坑搭檔”、“頂上司”,這些似乎成為貼在方晟身上的標籤,使他無論走到哪兒都格外謹慎,唯恐落入別人挖好的陷阱。
但有些人,有些事,不是想回避就回避得了。
固建重工改制全面展開在即,隨著各項工作不斷深入,過去捂的蓋子、掩藏的矛盾將逐步浮出水面,明峰遇到的問題方晟也會遇到,如果不查清真相很可能重蹈其覆轍!
查,沒準又要捅大漏子……
想到這個方晟的頭不是一般的疼,而是……好像戴著金箍咒,每當碰到查處貪腐大案冥冥中似乎就有人唸咒,攪得他頭痛欲裂。
兩位秘書知趣地不再說話。
線索已經明瞭,接下來怎麼辦只能由方晟決定,不能亂說話影響他的思考。
足足考慮了四五分鐘,方晟緩緩道:
“明天起洋洋正式加入改制領導小組,在辦公室下面掛個職務,以後集團改制涉及渚固重型機械的所有操作由你總扎口,有問題直接向我報告。”
這就是下決心調查到底了,但方晟不會說得那麼直白,分寸由鍾洋洋自己把握,同樣風險也由鍾洋洋自己承擔,跟方晟沒關係。
鍾洋洋沉聲道:“明白了,方書計,我知道怎麼做。”
等鍾洋洋離開後,方晟又朝肖冬重複了一句:
“多向洋洋學習。”
週末申委召開常委會學習貫徹京都最新檔案精神,聽取方晟關於固建重工改制方案的說明,出乎意料,本以為大局已定只是走個形式的股權結構竟遭到多位常委反對。
“原山的經濟模式不適宜引入外資!”
“要加大員工持股比例充分體現改制紅利!”
“戰略投資比重太高容易導致控制權落到他人之手!”
一連串反對讓方晟有些發愣。
以方晟掌握的內部資料分析,十一位常委當中純正固建重工出身的只有鬱磊,此外有兩位常委雖說從渚泉提拔到省裡但明顯是過渡性質,因為省城特有的正治經濟地位所決定,跟集團並無瓜葛。
如態度最激烈、意見最強硬的申委秘書長伏徳康,從履歷看與固建重工並無交集;調子提得很高始終把“員工利益”扛在前面實質想增加高管持股比例的第二大城市櫸柏書計華泊廷,一直在原山東南數市之間流動。
反而鬱磊很公允地說了一句:“只要確保國資委所持‘金股’發揮應有作用,適當調整股權結構有益於充實集團家底。”
“看來意見不太一致啊,”申長解忠耀見遲順鑫沒表態率先道,“方晟同志,股權結構調整方案是不是請領導小組再研究研究?”
“首先要跟集團方面取得一致,”伏德康加重語氣說,“據我所知反對這種比例設定的集團高管不在少數,切不可草率行事。”
好像每個地方的常委會都有挾老自重的資深常委,伏德康就是原山班子裡的老資格。
在申委秘書長位子,伏德康已經穩穩當當坐了十一年,連同遲順鑫在內是第四任申委書計,堪稱“四朝元老”。
時間幹久了手裡自然擁有豐厚人脈,對省裡上上下下各個角落情況瞭如指掌,每逢班子成員流動都倚仗他配合工作,自然禮遇三分,不管什麼場合統統尊稱“伏老”。
偏偏這位“伏老”從來不伏老,喜歡指手劃腳說三道四,特別在年輕領導面前擺出“我過的橋比你走的路”還多的姿態,根本無視人家的後臺背景。
因為他也是有後臺有背景的人啊,不然憑高中學歷、在崗進修研究生文憑怎麼可能連做十一年申委秘書長?
遲順鑫對誰都嚴肅冷淡,唯獨對“伏老”格外客氣;解忠耀在“伏老”面前說話更簡潔只有一句半,很注意聽“伏老”的意見。
之前開會因為初來乍到伏德康留些面子,今天就開始指點了。
沒伏德康這句話,可能過會兒就散會了,儘管方晟很不滿方案被拒,畢竟申長以商量口吻說話,作為新晉常委又是外省人肯定要給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