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7章 兩套方案(第2/2頁)
章節報錯
其奧妙在於:主要戰略投資者所佔股份達不到法律規定的33股份否決權,兩位戰略投資者相加才具備,這樣——按方案一如果戰略投資者都為外資的話,避免因不瞭解中國國情、地方特點而隨意行使否決權。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而集團高管加員工股也不過半,即防止出於自身利益或保守循舊思想作祟挾議題強行闖關。
那麼再回過頭看,省國資委擁有的12股份看似不起眼,卻發揮了業界極為看重的“金股”作用——順便還能解決令遲順鑫等省領導不舒服的會議室產權問題,不管估價多少錢都作為國資委持股的一部分,完美解決爭議。它與集團高管員工聯手,就可以有決策權;反之它與戰略投資者達成共識,集團經營層也只能服從。
以混改走在央企前列的達建為例。改制第二年達建員工特別是管理層因購買企業股權導致財務壓力加大,眾口一詞提出漲工資、實施年薪制。牧雨秋為首的戰略投資者認為不妥,覺得漲工資並實施年薪制固然符合現代企業制度要求,但前提是與企業業績考核機制相結合,單單要求“漲”而不講貢獻度和企業利潤目標是不對的。
牧雨秋聯合其它戰略投資者在股東大會上行使了否決權,而集團高管和員工則針鋒相對投贊成票,最終“金股”方京都國資委認同戰略投資者的意見,直接“蓋帽”否決了漲工資提案,提議根據國際慣例建立薪酬委員會並制訂考核辦法。
按說這樣的股權結構劃分既完美解決之前卡著的幾個矛盾,又與混改領頭羊達建保持一致,是相當完善成熟的設計,為什麼拿出兩套呢?
分歧在於要不要引入外資。
何世風的想法是國內戰略投資者無論管理理念還是整體實力都達不到要求,引入外資能夠較好地保持宏觀決策和戰略規劃的先進性、獨立性,而非人云亦云一哄而上;另外在何世風的構想當中固建重工今後要加快進軍歐美步伐,發展成為國際化大企業大集團,引入外資就起到橋樑作用,有步驟適時擴大海外市場。
張犖健以及尹榮等人則對外資有種發自內心的排斥和反感,認識層面還停留在老外到中國都是不懷好意,都想侵吞國有資產達不到不可告人戰略目的,甚至毀掉民族產業引入國際壟斷寡頭控制內地市場等等。
對於質疑和猶豫,何世風沒有過多糾纏,直接讓人拿出兩套方案——引入外資的話在具體環節和操作層面會有諸多限制,可以說是同一個方向兩條迥然有異的途徑。
何世風才懶得說服,他被請到渚泉只是顧問角色,衝著於道明、方晟的面子,盡到自己義務就行何必認真?
聽完介紹,張犖健請大家發表意見。
按慣例固建重工高管們先發言,按慣例沈煜能一言不發,以尹榮為首的高管們旗幟鮮明地支援方案二,即戰略投資者鎖定為國內企業或個人,保持“民族工業”特色。
尹榮還談到一個重要問題,那就是核心技術智慧財產權。固建重工之所以在重型機械行業長盛不衰始終保持不錯的市場份額,在於持之以恆數十年為一日重金投入的研發,至今累計近萬項國際專利。
歐美重型機械企業要想取得突破特別是打入內地市場,首先必須攻破這些技術堡壘,為專利付出一大筆不菲的保護費。如果國際巨頭們打著戰略投資者身份進駐,不說輕而易舉,起碼難度至少減輕大半,畢竟堡壘最容易從內部攻破。
“煜能同志認為呢?”
方晟冷不丁問,不知為何他總是緊盯沈煜能。
“這個嘛……”沈煜能似乎精神不太好,會議室暖氣很足還一付畏寒的模樣身子蜷了起來,雙手籠在袖裡,慢吞吞道,“尹總等同志提的看法不能不未雨綢繆,請神容易送神難吶。”
方晟點點頭沒說什麼,張犖健繼續請呼嘯等省領導們發言。
有集團高管高度一致的態度在先,混成精的省領導們怎會公然反對,本來就不想淌這潭渾水,迫於省常委會決定勉強加進來的,昨天又受了方晟的氣很不高興,遂不約而同傾向方案二,穩字為先著力發展民族工業。
最後由方晟發言,基本上如果贊成前面的意見就很和諧結束此次會議,把方案提交省常委會討論透過。
呼嘯和湯浩煒均暗瞥手錶,心想這會兒散會過去趕個場子還來得及——他倆就是以行程已滿為由準備請假的省領導。
喜歡掌權人請大家收藏:()掌權人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