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如百鐵正府與唐峰集團硬脫鉤,實際上固建重工與固建區硬脫鉤、徹底退出行政管理體系是雙方輕裝上陣的共同迫切需要。

可不同的是,百鐵那邊一聲令下可以立即停止採購、取消訂單、斷絕資金等往來;固建這邊不行,因為我就是你,你就是我,本來就在一個鍋裡吃飯,怎麼分家?

站在固建重工立場講,固建區每條街每個角落都是集團砸錢建起來的,富麗堂皇的區委大樓、流光華彩的歌劇院、車水馬龍的商業步行街、高架橋、地鐵、高速公路等等,凝聚著固建重工幾代人的心血和汗水。現在要分家可以,正府必須給我們合理補償!

站在渚泉市正府立場講,固建從區區一家重工機械集團發展壯大成為行政區規模,主要靠地方不遺餘力地扶持,要土地給土地,要政策給政策,要減稅退稅等等都一路綠燈,甚至還包括開發建設期間省裡、市裡無償人力物力調配統籌,要算賬先把舊賬翻出來算清楚囉。

這是上層層面即地方正府與固建重工集團的矛盾,具體到固建區怎麼分家、怎麼定編定人定崗、怎麼在“尊重歷史”前提下理清亂成一團的組織人事關係,又是一項矛盾。

固建區區直機關和各部門原來與集團相應管理機構是合署辦公,即一套班子兩塊牌子,實質上無論人事權、業務指導權等都不受渚泉轄制,而是集團內部封閉管理自成體系。硬脫鉤後如何併入正式體制內,經受一輪風暴雨般的洗牌,無疑屬於傷筋動骨式的矛盾。

固建重工集團改制矛盾更大也更多,論體量,唐峰、銅嶺等在它面前只算小弟弟,單一點就足以形成碾壓之勢:

固建區六十多萬人口當中有近四十萬屬於固建重工集統!

什麼概念?

除了孩子,還有少數外來流動人口,其它都自稱“固建人”。

由此產生的諸多矛盾真是三天三夜也說不清,難免鬱磊點到為止剩分由方晟自個兒想象。

譬如陳大爺的死就是典型說不清道不明的糊塗賬。

陳大爺不消說自然是“固建人”,辦理退休手續前找廠長理論已經拖了將近十年的事,即按固建內部政策他應該分套六十平米的公房,當時集團房源緊張安排不過來遂讓他等下批。不料之後政策變了取消單位福利分房制度,陳大爺哪裡肯依一直鬧著要補償,並說補償不到位就不辦退休手續!

陳大爺是集團裡道行很深的老鉗工,培養出不少優秀徒弟有的已官至廳級,廠長遇到他也頭疼,苦思良久說大爺家不是住一樓嗎?這樣吧我跟集團打聲招呼允許您往後面伸三十平米,房產證不動,但以後拆遷的話肯定認賬!

好咧,沒問題!陳大爺尤如得到聖旨興沖沖回家照辦。

以過去封閉式管理環境確實沒問題,按行政級別固建重工應該是正廳,但二十多年來偶爾由原山副申長兼老總,因此實際上算是副省級高配。集團下轄各個大廠基本是副廳,位列集團高管或區黨組成員的高配正廳,鬱磊就是固建區黨組成員兼機電製造廠廠長直接提拔為渚泉市常務副市長,之後市長、常務副申長。

所以在固建區,大廠廠長確實可以說了算。明明陳大爺家是違章建築,數年來無數群眾舉報到省市兩級,愣是沒人管。

一旦硬脫鉤,固建重工徹底退出行政體系序列,就要有人管了,事實上渚泉相關部門已將李大爺擴建區域列入“居民區十大違建”之一,放話半年內清理到位!

其實也是市直部門跟固建重工叫板,這些年來明裡暗裡受夠國企大爺的氣,總算能夠揚眉吐氣了。

李大爺一蹦三尺高,成天纏著社群出具證明以便變更房產證資訊,眼下形勢社群指不定劃到哪兒呢,哪肯惹麻煩,堅拒不辦。李大爺急火攻心,高血壓加心臟病驟然爆發,眼睜睜暴斃在社群辦公室。

李大爺的死只是固建冰山般矛盾浮出水面的一個點,事實上眼下固建幾十萬人口已成為壓抑的火山,正靜靜醞釀著更深更可怕的危機。

喜歡掌權人請大家收藏:()掌權人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