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6章 通盤規劃(第2/2頁)
章節報錯
然而沒有假如,發生的就發生了,永遠不會重來。
“何省.長辛苦了,”方晟誠懇地說,“聽說您到龍澤,我特意趕來看望老領導。”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何世風笑道:“不是省.長了,也不算領導,叫我老何就行……這是道明給我遊山玩水的機會啊,以前去過不少地方,還沒來過龍澤。我也喜歡跟年輕人聊天,比窩在家裡提籠架鳥充實多了,哈哈哈。”
這倒是大實話。
到底退下來的老同志,說話不必象在職時拿腔作調,直言不諱。
於道明過來笑道:“何省.長可是正宗的香餑餑,為請他來,雙江那邊暗暗生我的氣呢。”
——對於退下來的老同志,通常按其最高職務稱呼,這是正省及以制內慣例;副國及以上則不同,一律尊稱其首長,或“某老”。
所以何世風自稱“老何”,這是自己謙虛,別人若真這麼叫可就得罪人了。
當這麼多人的面方晟不便透露自己與冉漢增和陳皎的特殊關係,僅僅說:“龍澤的氣候等條件不如雙江,何省.長多注意身體。”
於道明聽出他委婉的暗示,點點頭道:“是啊,之前請何省.長時我就說明是特邀嘉賓,不是常駐嘉賓,防止水土不服……一塊兒來看。”
重回沙盤前,於道明說:
“何省.長一看就指出交通是制約中原六省發展的痼疾,各省各自為政無序建設是另一個問題,當然這一點京都領導也意識到了,才決心成立領導小組牽頭主抓。萬事開頭難,如果做好前瞻性規劃,然後在此基礎上分步驟推進實施呢?”
“基本思路是要麼不修,要修就必須是貫穿六省的大動脈,一個不能少。”何世風道。
“那個代價太大了,”於道明皺眉道,“我做過測算,按最經濟線路起碼上打通上百座大山,總投資恐怕……不比雙江搞的沿海發展大戰略少。京都是不怕花錢的,但花錢要產生效益,我擔心……”
何世風嘆道:“道明的擔憂正是我當年的困境,其時雙江比鄰居碧海、朝明差大一截,方案報到京都受到指責和抨擊,都說何世風發瘋了,想把錢扔到海里……基礎建設帶動經濟發展其實都有延後性,偏偏很多領導沒有耐心,唉,也難怪,現行體制決定了任期負責制原則,前人栽樹後人乘涼是沒法生存的。”
既是實話,也夾雜了幾分牢騷。
“每年各省各市乃至各縣都有交通建設專案。”方晟道。
於道明明白他的意思,道:“京都發改委打包退回來的各省申報專案,除交通建設外原則上都批轉了,就這一塊暫時壓下來考慮如何處理。”
“我懂小方……唉,又說錯了,方市長……”何世風失笑道。
方晟趕緊說:“何省.長這樣叫特別親切,我愛聽。”
“方市長的想法是守土有責,”何世風還是糾正過來,“即各地自行負責屬於自己地盤的交通建設,領導小組則從宏觀層面進行統籌,負責特別是省與省之間的銜接,對不對?”
“大方向要由領導小組確定,比如說六省區域內‘井’字型框架,那麼各地必須圍繞橫豎四條線搞建設,除此之外的專案一律不批。”方晟道。
“百鐵那邊有什麼規劃,說說看。”
說話聽音,於道明猜到方晟既然這麼說肯定心裡有了小九九。
方晟沒吱聲,繞到沙盤對面沿著那條東西大動脈劃了一下。
於道明與何世風交換個眼色,同時輕輕搖頭。
“好小子,胃口不小啊!”於道明大步過去拍拍方晟的肩,“你知道打通北屏山脈有多大工程量,要耗資多少?”
“沒算過,”方晟坦率道,“那個應該是於組長考慮的問題,但百鐵今後五到十年內會朝北面發展。”
“北屏山脈綿延近三百公里,就算開挖隧道,出口也未必放在百鐵,這一點你想過沒有?”於道明又問。
方晟涎著臉說:“所以我第一個來跑專案嘛。”
“剛才還說特意看望何省.長,一派胡言!”於道明指著方晟笑罵道。
何世風只是笑,目光定定看著沙盤,良久道:
“東西大動脈沿著北屏山脈經過黃樹和三相,按距離推斷頂多設定兩個站點,三相必須有一個,黃樹呢……從地圖上看龍澤和百鐵都緊貼北屏山脈,小方啊,恐怕你真得有思想準備!”
喜歡掌權人請大家收藏:()掌權人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