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8章 長遠戰略(第1/2頁)
章節報錯
週二應高棋的邀請,方晟叫了馮軼到潤莊海邊看西瓜大棚,這回蘇若彤沒跟著去。
與上次來光禿禿的鹽鹼地不同,放眼望去一片白茫茫。
高棋的思路是把土地調養好之後進行反季度種植,目前這批西瓜預計到元旦前後上市,一直供應到春節旺季。
“能賺多少?”方晟直截了當問。
高棋笑道:“頭茬瓜按說利潤很豐厚,但要攤銷前期投入、各項成本,算下來基本扯平,我更看重明年上半年的利潤。”
“做生意就要看長久,繩頭小利沒大出息,”方晟笑道,“等到明年下半年飲料廠等相關產業也要著手部署吧?”
高棋沒有立即回應。
視察完整個瓜田,坐到瓜棚裡稍作休息時高棋見馮軼離得有點遠,輕聲道:
“聽雨秋說幾年前芮女士在紅河做鋅基雙面電板,業務發展得非常好;餘金杭接手後繼續深耕,目前德亞在全球市場佔有率達到百分之八十多,成為梧湘最賺錢的企業之一。”
“也有隱憂啊,”方晟閒閒道,“三年前我就提醒過金杭要加快自主研發,因為電板的核心也就是晶片技術還掌握在美國人手裡,每年透過泰國企業付一大筆專利權和高價購買晶片也罷了,有朝一日美國人翻臉不賣怎麼辦?後來工作太忙也忘了問,不知金杭落實得怎樣。”
高棋聲音更輕,道:“金杭一直把您的話牢記於心,每年都撥一大筆錢用於研發。不過晶片研究您也知道的,光砸錢不行,還要有多年人才和經驗積累,光靠德亞肯定做不成。這回我來潤澤,也受雨秋他們哥幾個委託來暗中尋找合適的研發機構——潤澤地區高科技產業發達、研發力量雄厚,我們打算藉機下蛋,利用現成的資源優勢推動晶片研發。”
“有目標嗎?”
“美國高開公司在潤澤的研發中心裡有個團隊,主攻方向裡包含對鋅基前沿技術探索,我想花大價錢把整個團隊都挖過來!”
“挖研發團隊,當心美國人跟你急呀。”方晟半開玩笑半當真道。
“所以我只種西瓜,美國人再厲害也制裁不到做農業的吧?每個步驟環節我都想好了。”
方晟知他此時提這件事肯定遇到難題了,問道:“目前卡在哪裡?”
“光有晶片技術還不行,得把設計的東西生產出來,卡脖子的生產環節據我所知近三分之二產能在臺灣,”高棋道,“老美相信灣灣,封鎖大陸幾十年的光學、半導體等核心裝置統統放手,導致我們這邊很多專家學者到灣灣的工廠一看兩眼發光,恨不得鑽進裝置裡面看個明白。”
雖然從未涉及過,方晟一聽就明白,道:“建立配套晶片生產商同樣從零開始,多渠道購買各種被美國人禁運的裝置、儀器甚至原料,培養一批技術嫻熟的工程師……”
“工程師以及工人,以汽車發動機的一個核心部件為例,同樣模具、環境和技術下德國工人做的壽命期要比國內工人做的高几十個百分點,這當中也存在經驗和感覺問題。”
方晟腦子一轉思路就跟上去了:“你負責落實廠房、人員招聘,我想辦法買裝置,一點點摸索著做,從零開始。”
“這樣的廠子至少——我估計十年內都是盡投入,因為不可能有企業敢把關係到商業應用的晶片拿給新手做試驗,境外更不可能代工,美國人封鎖都來不及。”
聽出高棋話裡的意思,方晟沉吟道:“以德亞的利潤率恐怕雙線作戰有困難,把晶片研發團隊養好、發展壯大就不錯了……各方面都要籌措些資金,回頭請雨秋號召一下,我也想辦法。不說不知道,經你一說我也想到問題的嚴重性,必須提前做好安排!”
高棋、牧雨秋純粹從商業角度做的預設,方晟卻聯想到白老爺子、白傑衝那番話!
既然對臺作戰不可避免,美國人固然不會為灣灣而戰,但撕破臉發動經濟制裁是可能的!
一旦制裁的號角吹響,大致有三個方向:軟體、晶片和精密裝置。
這三個方向也囊括了產品從核心到製造再到應用的所有關卡,所有被制裁國家包括朝鮮、古巴、伊朗乃至俄羅斯都縛手縛腳,在發展道路上磕磕絆絆。
前幾年無論在於白兩家,還是與陳皎、燕慎、樊偉等小範圍聚會,都對美國人擁有的“掐脖子”手段表示過擔憂。在最高層,有關戰略部署其實一直在暗中佈局,甚至有的已經悄悄做了十年、二十年。
諸如象趙堯堯在倫敦所做的一切,她不是第一個,也不是最後一個。
早在江業的時候樊紅雨就透露過,樊鼎龍掌控的部隊在更早就實現所有硬軟體國產化!
作為對未來有著深遠考慮的方晟,覺得只要對國家核心利益有利,任何情況下都要想方設法去努力,哪怕只有微不足道的貢獻。
人在做,天在看,天道酬勤!
吃過午飯,高棋忙於接待外地來的合作商,方晟謝絕了馮軼、易容方等人作陪,獨自在蘆葦蕩裡漫步。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邊靜靜地思考、梳理問題,邊打了幾個電話,返回時已經傍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