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益分配!雷有健道,榆洛縣北接祈薩山脈,境內有雙江最著名的祈薩金礦,採礦方是省黃金集團有限公司。按當初省正府協調方案,因為金礦徵用了榆洛大量良田,附屬冶金企業對區域內河流等造成嚴重汙染,每年金礦收入與地方正府分成,唉,矛盾就出在這筆收入的使用問題上!

方晟不動聲色道:這筆收入在財政收入中佔比多少?

很高,幾乎接近一半。

一半?方晟吃驚道,也就是說榆洛財政完全依賴金礦,在其它方面根本沒有發展?金礦蘊藏量是有限的,有朝一日資源枯竭怎麼辦?

這正是多年來歷任領導班子矛盾所在!十多年前縣委縣正府就為這個問題爭論不休,大致分三派意見,一是保持現狀派,安心享受金礦紅利收入,除了補貼金礦周邊農民,逐年搬遷汙染日趨嚴重的村莊,其它用於提高機關事業單位待遇,提高教師收入;二是治理環境派,將大部分錢用於排汙治汙,剩下的投入民生工程改善居住環境;三是促進投資派,出臺優惠政策最佳化榆洛投資環境,大力吸引外來投資,加大企業更新改造,儘量擺脫財政對金礦的依賴。

聽起來三派意見都有道理。

正因為大家都覺得自己堅持的意見是對的,領導班子內部才會爭執不休,誰都不肯讓步,雷有健嘆道,以我為例,我是決心擺脫金礦收入佔財政大頭的局面,打算振興本縣工業,多法並舉形成強有力的支撐。但無論減稅還是貼息,都得財政掏腰包,這兒多支出一塊,工資、福利等老百姓切實享受的紅利就少一塊,切身利益受到損害,大家都會罵娘,輿論形成一邊倒,另兩派意見便佔上風……方部長也主持過縣委工作,想必能理解我的苦衷。

傅縣長屬於哪一派?

他是土生土長的榆洛人,又是教師出身,自然傾向保持現狀了。要說對,榆洛縣教師待遇在整個銀山都是數一數二的,由此師資力量雄厚,教學條件優越,榆洛縣中連續六年中考、高考升學率名列前茅;機關事業單位福利令人羨慕,每年公務員考試,榆洛的報考比例甚至比市區還高;要說錯,如方部長所質疑的,金礦蘊量終究有限,萬一哪一天挖不出優質金礦石,人家黃金集團說撤就撤,榆洛怎麼辦?到時別說福利,恐怕教師工資都發不出來呀。

領導班子裡還有治理環境派麼?

有,常務副縣長魯曉路畢業於瀟南理工大學環境工程專業,宣傳部長周祥原來在市環保局工作,兩位是鐵桿環保派,每次開會提到金礦帶的環境汙染就激動萬分,都沒法交流……

方晟問道:目前榆洛主要採取哪派意見?

政策搖擺不定,基本思路是涉及老百姓利益的福利那一塊不能動,剩餘利益分配全靠吵架,我吵贏了弄點補貼企業,魯曉路他們吵贏了增加治汙投入,雷有健苦笑,不瞞方部長,兩年來我也吵夠了,厭倦主持劍拔弩張的常委會,如果組織上認為我領導不力,不是合格的班長,我自願接受組織處分,調離榆洛縣。

輪到傅町則是另一番說辭。

作為縣長,我何嘗不想發展本地企業,削弱財政對金礦收入的依賴?可吸引投資、振興企業不能單靠減稅和財政補貼呀,老實說我不贊成雷書記的做法。更何況他拉來的那些個企業,只見修圍牆、砌廠房,沒有實質性投入,站在企業角度有騙取補貼、囤積地皮之嫌;站在正府角度有輸送利益之嫌!我的觀點是,一方面要讓榆洛老百姓享受到國家開發金礦帶來的紅利,不能守著金礦討飯吶對不對?另一方面正府要藏富於民,讓老百姓腰包鼓起來,無後顧之憂,這樣才能留住人才,繼而迸發出創業激情,投資熱情!據不完全統計,近三年本縣在外地的大學生,畢業返鄉率達46,比市區還高出八九個點。說明本屆正府的策略初見成效,一個縣城有了人才就有市場,有了市場企業何愁興旺不起來?

方晟道: 金礦對於周邊環境汙染非常嚴重,這方面你怎麼考慮?

兩年前我調到榆洛後,第一件事就是會同礦產專家討論祈薩金礦蘊含量問題,經測算以目前已知儲藏量和產量計算,至少能維持十五年,傅町道,我覺得與其與汙染邊治理,把有限的資金浪費到無底洞裡,不如花大力氣搬遷周邊村莊,等金礦廢棄後進行綜合治理,開發旅遊資源。這麼做似乎是把難題交給後人,但正府也有難處,因為祈薩金礦直屬省公司,地方正府對它沒有管轄權,雖說當初協議裡對於排汙有嚴格規定,也要求排汙口放置進口汙水處理裝置,人家不理會我們也沒辦法。日益嚴重的汙染,使得正府維護周邊村莊正常生活的成本越來越高,相比之下倒是搬遷方案更經濟……

據反映縣常委會上你經常公開與雷書記爭吵?

傅町雙手不停地絞動,沉思片刻道:我承認吵架是不對的,但麻煩在於金礦收入這塊蛋糕的分配沒有妥協方案,要麼用於補貼企業,要麼用於環境治理,要麼提高民計民生,大家都不肯讓步,您說怎辦?總不能昧著自己的良心做事吧?雷書記要求老百姓勒緊褲腰帶抓經濟,可經濟也不是這樣抓法呀對不對?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與傅町談話結束已是晚上十點半,之後方晟叫來其它兩個小組瞭解情況,得出的情況基本差不多,匯總起來有三點:

第一,榆洛縣領導班子內部分為三派,雷有健著力扶持企業,挖掘市場潛力;傅町主張還利於民,藏富於民,搬遷汙染村莊的決心相當大;魯曉路和周祥則竭力治理環境,同時透過種種渠道向礦區施壓要求完善和啟用先進的排汙裝置;

第二,縣領導之間沒有私人恩怨,雷有健是外地幹部,傅町為本土提拔,魯曉路是省委組織部後備幹部,周祥從市環保局空降,過去官場沒有交集;

第三,傅町擔任縣長後機關事業單位已上調了三次工資,福利也比過去多了三倍,教育、公益投入也不遺餘力,因此得到廣大幹部群眾的支援,在常委會里有較大的話語權。

逐頁看了他們的談話筆錄,方晟陷入沉思,隔了好一會兒問:

上次調研報告好像也提到金礦收入分配和三派對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