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再度重逢(第1/2頁)
章節報錯
被問及根本原因,尤東明明顯怔了怔,幾筷子匆匆扒完飯,拿餐巾紙抹了抹嘴,停頓片刻道:
既然談到這個問題,我也不隱瞞。想必方縣長來之前就聽說過江業最大的特色,那就是風氣正!正到什麼程度呢,淡書記成天為沒法寫工作總結髮愁——對紀委來說查到貪官汙吏才算成績呀,他沒有!在這樣的大環境裡,每個幹部想到的不是如何把經濟搞上去,把工作做好,而是別犯錯誤。可想而知,作為最容易出問題的交通專案方面大家有多慎重,每次工程結束必定要審計,審完了不放心,從異地聘請審計事務所進行抽查實際上等於複審,而且剛開始說抽查比例為百分之二十,到現在是百分百!複審之後總該給錢吧,還不行,江業專門設定一個‘工程舉報期’,時間為六個月。這期間如果沒有人提異議、寫舉報信,才說明這個專案真沒問題,可以付款了。方縣長,你知道走完整個流程要多久?二十八個月!誰敢來啊,換作我是工程商也不來!
方晟邊吃邊聽,也匆匆吃完後反問:既然如此,那位周總為什麼來?你沒提醒過二十八月的問題?
尤東明一臉鄭重道:方縣長,大家都看得出你是真正做實事,有辦法的領導。我希望從周總的專案開始打造一條快車道,從而吸引越來越多的投資商。
如果周總不是周小容,方晟雙手贊成尤東明的意見。
見方晟沉吟不語,尤東明又說:眼下就有個契機,景山寺門前要拓寬通往富民大橋的路,只有七點四公里,投資額也不大約摸小几十萬吧,我的想法是正常履行招投標程式,但基本可以肯定周總來做,然後快事快辦,等路修好立即審計,審計報告後立即付款,跳過那些人為設定的障礙,方縣長覺得怎樣?
看著一臉真誠的尤東明,此時方晟腦中反覆盤恆一個問題:
這傢伙到底知不知道我和小容的關係?
如果不知道,尤東明此舉純屬出自公心,想在方晟領導下開啟江業交通投資困境;如果知道,背後的陰謀就太深了,有可能是費約部署的一盤大棋!
良久,方晟才說:我考慮一下……三點吧,你帶周總到我辦公室聊聊。
好,好。
回到辦公室,趙堯堯打來電話說已在京都機場,馬上登機。昨夜小貝似乎意識到什麼,幾乎沒睡,抱著她糾纏了一夜,今天上午也一步不離粘在身邊。臨行時放聲大哭,誰也勸不住,她是在哭聲中逃離大院的。
男孩子越哭嗓門越大。於老爺子笑著說。
飛抵瀟南後她立即趕往江業,估計傍晚時分就能到。
今晚給你接風。方晟微笑道。
坐在案前批了十幾份檔案,眼見快到三點鐘了,方晟竟有些坐定不安起來,心情好像……好像大學校園裡頭一次正式與周小容約會似的,既激動難耐,又忐忑不安。
我為什麼激動?
我在期盼什麼?
難道在我內心深處還隱隱對小容有想法嗎?
方晟自責而內疚,覺得對不起正從千里之外趕來的趙堯堯,也對不起處心積慮出謀劃策的白翎,以及早就洞察他的內心,逼迫他當面打電話的愛妮婭。
原以為能放下,事到臨頭才發現,初戀情人永遠是刻骨銘心的愛。
三點零五分,尤東明滿面笑容陪同周小容進來,聽到腳步聲方晟故意沒抬頭,依然聚精會神披閱檔案。
方縣長,這位就是我上午提到的聚業工程公司周總,周小容。
方晟猛一抬頭,目光正好與周小容撞了個正著。
九年多未見,周小容沒有太大變化:一頭淡栗色捲髮,面板白淨細膩,臉頰兩側各有個淺淺的酒窩,看起來生動而俏皮,下巴尖而翹,方晟戲稱為兜財鏟。身材依舊苗條纖細,腰際間盈盈一握,卻妖嬈得別有動人的韻味。
周小容!方晟臉上露出恰到好處的驚喜,瀟南理工大學的校友啊,哎呀,尤縣長幹嘛不早說,否則中午一起吃飯了!
噢……尤東明吃了一驚,不知是真不知道兩人關係而吃驚,還是因為方晟直接點破而吃驚。
周小容一臉矜持地微笑,道:我是知道的,可做生意得講實力,不能靠同學關係啊,兩位領導說對不對?
說得有道理,請坐。
方晟繞過辦公桌,帶兩人坐到旁邊沙發,但故意沒跟周小容握手,她也假裝不經意。
坐下後江璐適時出現,端上兩杯茶。轉動茶杯,尤東明開玩笑道:
兩位竟然認識,以周總的美麗、方縣長的才華,應該有段動人的故事啊。
這個玩笑開得讓兩人很不是滋味。
一般來說關於男女之間的玩笑,如果沒有的話可以隨便說,如果有,反而不能說,否則場面會很難看。
周小容臉上飄過一絲陰霾,笑道:方縣長的故事太多了,不知尤縣長指的哪段?
方晟乾笑道:喝茶,喝茶……周總的家好像在碧海,怎麼跑到江業這種窮地方?
經過五六年運動式的城市建設大潮,碧海的市場基本飽和,除非整體規劃有重大調整否則三年內不會有太好的機會,她顯然有備而來,侃侃而談,我研究過雙江省經濟發展相對較弱的梧湘,發現一些縣根本沒啟動碧海炒得天翻地覆的舊城改造,而梧湘在城市化的道路上進步也不快,對我來說這就是商機。碧海幾家實力雄厚的工程商已準備大舉進軍梧湘,作為先鋒,我選擇在江水試驗,一來有個磨合的過程,二來透過小打小鬧的工程加強與各方聯絡,為今後大動作打下基礎。所以兩位領導放心,我到江業不是想發財,而是探路,可以說不以贏利為目的,重在打基礎。當然,如果江業願意加大舊城改造步伐,我願意在公平公正的前提下積極參與,為江業建設作出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