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

康熙為胤禎創造了極好的先決條件,更是對青海的蒙古親王羅蔔藏丹津等人說:“大將軍王是我皇子,確係良將,帶領大軍,深知有帶兵才能,故令掌生殺重任,爾等或軍務,或巨細事項,均應謹遵大將軍王指示。如能誠意奮勉,即當與當我面訓示無異。”這一番話更使十四樹立了自己的威信,得以最大限度的發揮自己的才能,並在青海蒙古王公中贏得了廣泛信譽,在複雜糾紛的政治環境下,為更好的解決清軍入藏等問題創造了有利條件。

即便如此,康熙提起入藏問題時,朝野上下畏懼入藏的情緒仍然未有改觀。在康熙為此頗為惱怒且深感失望之時,遠在西寧的十四卻幾乎在同一時間又再次請戰入藏。如此看來難怪康熙對他格外器重,這父子二人的心意遠隔千裡卻是如此相通,即便當真只是十四善於體察康熙的心思,但也不得不說他身為統帥確實是有一股銳意進取之心,而並不畏於藏地是否路途險惡,氣惡傷人,十四僅如此便理應得到了康熙的贊譽。

權衡利弊之後,康熙最終仍只是讓胤禎繼續坐鎮後方辦理糧餉,調遣官兵,管理進藏的軍務,並未讓他入藏,但在平逆將軍延信掃平叛亂,護送□□入藏且平定西藏叛亂之後,康熙卻諭令為延信立碑,肯定了他在此役中不可磨滅的功績。

康熙轉年便將禦極六十年,西藏局勢大體安穩便是胤禎為皇父奉上的最好賀禮。而康熙在平日裡我們這些家眷格外的照顧,不僅親自操持胤禎孩子們的婚事,更是不時有賞賜。君意便是臣意,在康熙的“因勢利導”下,逢年過節來府上拜賀之人竟比胤禎在時還要多。

兩年間胤禎在戰爭中的故事從遙遠的西北傳回紫禁城中,每一件似乎都已變的格外動人。當我入宮時,偶有聽到宮女們談論起那個一身盔甲,傲然立於敵人千軍萬馬前的將軍;那個談笑間,強櫓灰飛煙滅的英雄;那個溫柔時和士兵同飲共醉,細訴心事的不羈浪子;那個豪爽時,手敲三面大鼓、音震青海蒙古各部的瀟灑男兒。

我不禁暗笑,這還是我所熟知的他嗎?我與十四之間的書信往來中,他極少提起戰場上的事,倒是吹噓過姑娘們對他不甚青睞,可如今看來我的胤禎在京城中的姑娘們心中竟也已是個完美的英雄。若是叫他知道,不知又是怎樣的得意模樣。

但,笑過再思量時,心中思念之情又起,濃烈的化也化不開,如此刻骨銘心。若不是平日裡有承歡在身邊充盈著我的生活,真不知這兩年的日子要如何打發才好。

兩歲多的承歡十分伶俐,平日裡竟已經學得了些察顏觀色的本領,每當見我因想到胤禎面露悽然之色,她總會稚聲稚氣的叫我額娘,又拉著我叫我陪她玩耍。我雖一再告訴她應該叫我嬸嬸,她卻固執的不肯改口,再多的道理說給她聽也是枉然,我也奈何不了這個小家夥,只得由著她,等她懂事些,這些事自然會明白。

看著她一天天的長大,我竟然會不時的想起了我所失去的孩子,想他若是還在,又會是什麼模樣,是像我多些還是像胤禎多些,是否會如承歡這般粉嫩可愛,而如今是否也已經可以開口叫我額娘了呢……

康熙六十年的春節過的格外熱鬧,雖然胤禎不在,但這三年的除夕我們還是一樣會到宮中與眾皇子、福晉同慶佳節。每個人都面帶喜色,可我卻心情異常沉重,這兩年姐姐的身體每況愈下,今年的除夕竟未能和八爺、八福晉一同道賀。

之後的日子我雖不時過去陪姐姐說話,為她寬心,但她的精神卻日益的差。

當下正值花開爭豔的時候,桃花正開得好,我晌午過後又準備去八爺府上看望姐姐,今日天晴日朗,若是她的精神還好,正可以叫上她一同去八爺府上的園子裡賞賞花。

還未等我出門,八爺府上的小廝突然到了,我心中升起一股不祥的預感,一問之下果然是姐姐出了事。我雖早想到會有這日,可真到了這一刻,我仍難接受,我幾乎一路哭著到了姐姐的小院,剛進院子巧慧便哭著撲在了我腳下。

我忙將她扶起,問道:“怎麼會這樣前兩日不是還……好好的嗎?”其實那會倒也算不上好,可即便如此怎地會一下子就到了彌留之際?

“那日二小姐走後不久主子便暈倒了,大夫來看過說……說已是不行了。”巧慧抹著淚和我說道。

“為何不早些通知我”

“主子說不想讓二小姐過來與她一起苦熬著,主子說她反……反正也是不行了。如今主子是想著最後再見二小姐一面。\”巧慧跟在我身後,說話間已到了屋裡。

我抬眼一看,八爺正在外屋坐著,一臉肅然,眼中卻流露出從未有過的悲痛,見我到了,便吩咐丫頭道:“去打水來,服侍十四側福晉擦把臉。”

我頓時明白了他的意思,對他心懷感激的點了點頭。

一進裡屋,看見姐姐正坐在梳妝臺前,我忙趕上前問:“姐姐不躺著歇息嗎”

姐姐笑指著幾個簪子問我:“你說戴哪個最好看”我仔細打量了姐姐一會,拿起一根成色普通,樣式簡單的玉簪道:“這根好,和耳墜子相配!

姐姐笑說:“這副耳墜子是青山送的,他見我戴著,肯定很開心。”我一面替她插簪子,一面強笑道:“肯定很開心。”

跟進來的巧慧開啟箱子問:“主子想穿哪套衣服”

姐姐凝視著鏡中的自己,不多想便言:“那套湖水綠的騎裝。”

巧慧猶疑地看向我,我點點頭,她取了衣服出來,我們兩人服侍姐姐穿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