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徐州告急(第2/2頁)
章節報錯
“段哥哥,曹操雖然是你兄弟,但是我看他很有野心,恐怕並不是雲姐姐想要的那種主公呢。”許千雪插口道。
“也許便如此吧。我們走一步看一步好了。”
當下又說了一席話,便都各自回帳中安歇了。隨後一段時間,公孫瓚和袁紹兩軍膠著,雙方互有勝敗,卻是誰也奈何不了誰。
這一日,不知董卓從何得知袁紹和公孫瓚興兵,為了討好二人,便發了天子矯昭,以天子名義勸二人和解,這一來正合雙方心意,便各自罷兵。因此,趙雲也要回北海去了,臨別之際,我抓住她的手道:“如果有不如意的地方,我在北海等你,你可一定要來找我。”
趙雲點點頭,道:“段哥哥,青山不改,綠水長流。他日我們江湖再相逢!”
我見她說的豪邁,實際上眼圈也紅了。我不由得垂下淚來。趙雲不忍分離,打馬便走,許千雪大喊道:“趙將軍,留步!”
她急跑幾步追上趙雲,遞給了她一個包袱,說了幾句話,趙雲便笑了起來。
等著趙雲走遠,我問許千雪道:“你剛給雲妹說了什麼,她那麼開心?”
許千雪道:“女孩兒家的事,別打聽!”
她表情詭異,我也就不便多問了,可心裡暗暗稱奇:這世道,到底女子心裡都想些什麼呀?
辭別公孫瓚後,終於踏上了回歸北海的路途。此處離北海不遠,不到三日,我們二人就回到了北海郡。準確地說,當下黃巾軍勢大,現在北方四州的青州皆在我的掌握之下,從我入境青州以來,就不斷有黃巾軍的兄弟們出來好酒好肉款待我,我吃得好睡得好。
孔融儒生出身,對於行軍打仗本無興趣,有人替他守著北海就足矣,他也樂得如此。“安得猛士兮守四方。”這便是對孔融郡守最真實的寫照。
這日到了北海,蕭寒衣騎了匹馬迎接我們十裡之外,頗有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的古風。可我細看他那匹馬,原來是匹木馬,聽他言這匹馬起名叫做“豐田”,想來是種田上癮,閑來無事自己也研究開了木牛流馬。只是,我只見他不停打馬,直打的自己滿頭大汗,可木馬仍然龜速前行,跟在許千雪背後,我頗為懷疑,蕭寒衣連她那匹白馬的馬毛都是看不見的。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難怪他追不上美人。
到了北海大帳之中,眾將士都來探望於我,少不了喝個酩酊大醉。這一醉就是三日,真是神仙也不換的日子。
佳人不可唐突,好酒不可糟塌,這兩件事我時刻牢記在心。這一日,我正在校場點兵,忽然一文士前來,說是要拜見於我。我召見了來,問道:“先生此來何意啊?”
文士道:“我乃孔太守的軍師糜竺,太守有急事相商,特讓我來求見將軍。”
我見他神色慌張,顯然有了大事,便匹馬趕到了郡守府。孔融早已急的像熱鍋上的螞蟻,見我急道:“賢弟啊,曹操縱兵去犯徐州,徐州孤窮無告,特來求救!”
“這又是為何?”我詫異道。
“曹操之父曹嵩告老還鄉,路過徐州,陶謙派部將張闓前去護送,卻不料那張闓是黃巾軍出身,最見不得貪官。那曹嵩拉了不少財物,張闓見財起意,竟然殺了曹嵩。這下可是惹怒了曹操,他帶兵五萬,團團圍住了徐州,陶謙都快要上吊了……”
“郡守大人何以得知啊?”
孔融朗聲道:“來人吶,快請劉關張三兄弟。”原來竟是這三兄弟來了,我們多日不見,互敘離別之意。閑聊已畢,劉備嘆道:“陶恭祖乃是仁人君子,不意蒙受此無辜之冤。”
“賢弟乃是漢室宗親,今曹操殘害百姓,以強欺弱,何不與孔融一起前往救之?”孔融道。
“備不敢推辭!可我兵微將寡,恐怕難以成功。我將去公孫瓚處借他個三五千兵馬,一定前去救徐州!”
“若如此,玄德切勿食言!”
“聖人雲,自古皆有死,人無信不立。劉備能借到兵馬最好,如若借不到,我三兄弟也必然親至!”他說的慷慨激昂,我也不禁心下佩服:看來歷史無虛,劉備果然仁義!
他們二人說的興高采烈,可我卻是心下犯愁:曹操既是我兄,他父亦是我父。現如今他為父報仇,我不去幫他也就罷了,又怎能起兵去攻打於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