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奚聞言,便把書卷合上。

可是緊接著,司馬昌忽的把竹簡攤開,整個房間裡瀰漫著一股子怒火的味道。

可是東方奚預料到的事情卻沒有發生。

律史茅眼底泛起怒意,“司馬昌——”

“夫子叫我?”

“在學室裡,你們應該叫我史家或者律史。這裡是學習律法的所在,不是你們家裡的書房,我也不是你們的夫子。我讓你們做什麼你們就乖乖照做。”

“我知道你們都背後各有背景,各有家世,可是今天我就要告訴你們,在別的地方怎麼撒野我不管。一旦進了學室,就得守我的規矩。”

“在我們秦國,一向是以吏為師,因為我們秦國處理事務,凡事都以律法為準則。這要求日後要進入朝堂、各府、各寺的人員都必須通曉律法。”

“學室成立之初,非史子也,毋敢學學室,犯令者有罪。皆因歷代先王改法,給了一些人機會,這才能讓一些非史之後代的子弟學律法。之所以開了這條道路,也還是為了給我國培養有才學、通曉法律的官吏。”

“我秦上下皆崇尚法治,上到君王治理國家,下到小吏斷案,凡事都要以法律為準繩。當今天下,獨我秦國實力最為強大雄厚,根源就在這裡。他國無有法度,縱使有法度,也不遵守。”

“只有共同遵守法度,凡事以法律決,如此才能彰顯公平。”

“子曰:聞有國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蓋均無貧,和無寡,安無傾。可是財富是不可能均等化的,先王孝公在位時期,商君入秦,定下諸多法度,為了使秦國強大,孝公嚴格的推行了這些法律,是以我秦國百姓以法治國百年之久,人人都崇尚秦律。”

“因為對我秦人來說,秦律就是萬事萬物的準繩和定則。沒有定則,社會上就會產生很多糾紛,無法彰顯公道。如果不能彰顯公道,那麼民眾就無法治理,國家就無法安定。”

“告訴你們這些,是為了讓你們知道,你們將要學習的秦律,與過往學習的經史子集不同。學《易經》可以讓你知道如何為人;學《詩經》讓你懂得修飾言辭;經史子集的作用,不一而足;可是說來說去,都是為自己性情服務。”

“可是秦律不同,秦律是用於治理國家的。所以學習《秦律》,不是為了你們自己,是為了國家。在座的諸位大多都是世家子弟,還有不少人是將門之後,不管諸位進入學室是為了什麼,都必須要認真學習。”

“將士們殺敵需要利劍,而官吏們治國也需要武器,那就是法律。”

“你們能來到這裡,都是非常幸運的人。因為這意味你們從此以後,都是秦國庶民的管理者。治理一個國家,上要從君意,下要靠臣子。從你們踏入學宮這一刻起,就代表著你們日後都將成為為大王效力的臣子。”

“你們學習律法,為的是我國將來的社稷,任務甚重。所以學明習法令是十分重要的,那麼要求也非常嚴格。進了學室之後,我不會管你是何等身份,倘若不好好學習,對法律有所不敬,記誦法律條文有所疏忽,那麼我就會對你們施加懲罰。”

“不要想著,你們的父親地位是何其崇高。一旦進了這裡,就得自己有覺悟,如果只是走過場,那還是回家靠人薦舉吧,學室內的苦,不是一般人能受得了的。如果你們因為對我有所不滿,讓你們的父親去朝堂上彈劾我,也是沒有用的。”

“因為我家世代皆學習律法,世代為史,在學室教書,按照律法,我這樣的人是有權利對任何子弟施加懲罰,同時我還受到法律的保護。反倒是你們,如果平時不好好學習,考核通不過,就要從甲班前往乙班;如果再不過,那就要去丙班,如果還不過,沒有丁字級的班等著接受你們,到時候你們就可以離開了。”

“所以要想離開學室,只有兩條路,一是好好學習透過考試,二是一直不努力,等著被退學。但是退學之後,名字會一直留在史籍上,沒有透過考核,便會一直在學室留名。”

喜歡大秦:開局加入間諜網請大家收藏:()大秦:開局加入間諜網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