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乾這話一說出口。

接下來,便彷彿給了她不少的底氣。

而與之相對的……

則是長孫皇后臉上,和太宗臉上一閃而過的錯愕。

長孫皇后便問道:“你說,你是為了當好太子才去的?”

“回母后——正是。”

“這當好太子與你們去到東市有何關係?”

別說長孫皇后不解,太宗也同樣如此。

兩人此時都丈二和尚,有點摸不著頭腦。

因此接下來李承乾便解釋道:“兒自幼生長於宮中,而與兒接觸的,無疑都是像孔穎達、于志寧這樣的大儒和忠臣,她們常在兒耳邊談起百姓如何疾苦,然後讓兒要如何當一名聖明的太子。”

“可兒最近卻越發覺得,所有從書中,老師口中所得到的知識,如果不能從百姓當中自己親眼所見,終究只是如同紙上談兵。甚至說一句大逆不道的話,兒一直都不明白,兒為何要愛護百姓?兒從來都沒有見過她們,為何要愛她們?道理,老師自然是說過無數遍,兒也常記心中。可兒心中,就是對百姓一點感覺都沒有。直到這一次去到東市,兒才知道,百姓到底是什麼樣的。她們的喜怒哀樂,兒這才全都看在眼中。”

李承乾的緩緩道來,慢慢地,才讓長孫皇后平靜下來。

太宗這時就有話要說了,說道:“那你如今知道為何要愛護百姓了?”

李承乾:“兒不敢說自己知道。因為兒如今看到的才不過是太倉一粟。不過愛妃有一句話說得好。”

這時,矛頭便又指向了蘇紈。

然後太宗與長孫皇后便都齊刷刷地看了過來。

李承乾道:“愛妃在驪山宮時曾對兒說,你連如今大唐的百姓需要什麼,你都不知道,你如何敢說自己愛護大唐的百姓。”

像了!

這很像是太子妃的作風。

兩位大人都如此想道。

“為此,兒這才遣裴行儉到驪山宮附近的村社,縣城,去問問百姓都需要什麼。”

“這才有了之後的事。”

李承乾這麼說。

太宗便算是明白了。

“可太子自己私自單獨外出,始終不好,萬一要出個意外,怎麼辦?”

蘇紈便道:“父皇。”

太宗看了過來。

蘇紈以比較輕鬆的語氣道:“她不說,誰知道她是太子。今天她還被一個賣煎餅糰子的,誤以為是蘇府的窮親戚呢。”

“對!”

李治也跟著道。

而且李治覺得這樣太有意思了。

唔,那種身份之間的變換。

“晉王你還跟著起鬨了。”

太宗一聽就不樂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