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七章 滅佛(第1/3頁)
章節報錯
講道理,能把文章寫成這樣的,給個秀才一點都不過分。
其實貞觀初,大唐是有‘秀才’這麼一科的。而且其地位,還在進士、明經之上。但由於考試的難度實在太大,以及每年錄取的人數也太少,甚至有時還是寧缺毋濫,一個都不錄取,這就導致了最後來的人考不上,還浪費時間。於是……到最後,也就廢棄了。
而如果這個人的文章水平能一直維持在這個水準,那魏徵敢說,給個秀才也都不過分。
畢竟,滿朝的大臣,能寫出這樣的文章來的,真的不多。
更別說,這還是一篇很實用的文章。
見魏徵看了過來,蘇紈當然是謙虛地道:“這可不是我寫的,我哪會寫什麼文章。”
魏徵當然不信的。
不是你寫的,難道是太子殿下寫的不成,不是你寫的,難道是晉王殿下寫的不成?
自從太子妃入宮以後,可能蘇紈自己沒有察覺,但是外界卻不斷地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
比如說寫詩,比如說人們對女人的看法。
當然,其實在此之前,人們對女人的看法也不算差。
總之,也就太子妃不出宮,所以感覺不出來那種變化,她直接改變了文壇,尤其是大唐文人雅士的寫詩的方向。
外頭,無數人更是把腳踏繅車,取名為太子妃車,誤傳為太子妃在宮裡都是這麼繅絲的。
然而,這就有點以訛傳訛了,民間百姓,又如何能清楚禁中的事。
太子妃還用自己繅絲?太子妃都是直接穿現成的好不好。
現在……
魏徵就極度懷疑,這就是太子妃寫的,只是,她說不是自己寫的而已。
“太子妃謙虛了。”
蘇紈也是心想,這就是名人效應嗎,自己如今就算是放個屁,有的人可能都會覺得是香的。
至於說魏徵的這種態度究竟是從何時起,開始變化的。
大概是蘇紈的影響力,終於都從量變,轉換為質變。
此時……
朝中所有人看她,再也不會僅僅只是把她當作是一個女人來看待,說她運籌帷幄,決勝千里一點都不為過。
漕運改革是如此,上一年的松州之戰,亦是如此。
更關鍵的是,她還是一個很懂得進退的人。
別人都是想著如何往上爬,唯獨她,在她事業最輝煌的時候,卻是很少再幹預朝政。
這差不多也快有一年了,在這一年時間裡,有再聽說她去崇教門聽政過。
沒有!
就好像,她完全不曾出來干政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