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雙重密室(第1/4頁)
章節報錯
早在昨晚勘查現場的時候,白中元就產生過問詢秦時雨的念頭,想弄清楚蘇浩離開後去了哪裡,又做了些什麼。由於時間有限、任務又比較急,最終還是擱置了下來,沒成想稍作貽誤便暴雷了。
當然,最讓白中元后悔的還是前天除夕夜的事情。準確的說,是蘇浩迎著絢爛煙火說出的那句話。
你那麼聰明,猜猜在這祥和安樂的除夕夜,哪裡正上演著犯罪?
哪裡,又有人在死亡的邊緣苦苦掙扎著?
當時白中元仔細思索過其中含義,並根據對蘇浩的瞭解進行了細緻解讀,得出的結論是百態人生的境遇差異。可隨著周然告知的訊息,蘊含的真意已經躍然而出了,留下的指紋便是最好的證明。
也就是在此時,白中元終於意識到了一個嚴重的問題,他的思考方式已經落後了。確切的說,在思考有關蘇浩的問題時,會下意識站在自以為了解的角度上,這其實是錯誤的,是可能存在極大偏差的。
因為,人是會變的。
從將蘇浩送入監獄算起,時至今日已經快滿四年了,先不說混亂的外部環境,就單說這一千多個日夜,改變一個人簡直是太容易了。一件事情、一個念頭、一起挫折、甚至是一場失戀都可以讓人於短時內性情大變。
蘇浩,顯然是具備此類條件的。被“哥哥”親手送入監獄,怕是換做任何人都是會心生怨言的。事實證明他的確記恨在心,否則在林語堂的那次相遇,也不會將匕首刺向白中元,一副魚死網破的架勢。
“中元,你覺得龐衝會是他殺的嗎?”許琳剛剛也在悶頭思考,未能捋出個頭緒,不得已只能開口問著。
“暫時還不能確定。”白中元也有點兒吃不透了,但有一點毋庸置疑,“案發現場出現了他的指紋,一定是撇不清關係的。”
“要不要去問問小雨?”
“我覺得還是不要在私下裡說了。”說著,白中元指了指會議室,“走吧,馬上就要開案情分析會。”
“等等。”許琳拽住了白中元的胳膊,神色多了些複雜,“你是想讓周然直接在會議上提出來?”
“嗯。”
心思被看穿,白中元只能點頭。這樣做屬實無奈之舉,畢竟答應過秦時雨在文物案沒有真相大白之前不會去動蘇浩,但偏偏他現在又跟龐衝的遇害聯絡了起來,總不能當睜眼瞎不管不問吧?
還有,如果說之前的種種沒有確鑿證據,可以睜隻眼閉隻眼,那麼這次案發現場出現了清晰為指紋,總不能再糊弄過去了吧?先不說對案情的影響,就方言和宋春波那裡也是搪塞不過去的。
“你有沒有想過,一旦這樣做了,小雨可能會恨你?”
“恨我的人已經夠多了,不差她一個。既然蘇浩無法拯救了,那就想辦法阻止小雨跳入火坑吧。”說完,白中元轉身上樓。
唉……
許琳的長嘆,隨著北風飄遠。
……
這次的會議不同以往,涉及到了曲國慶和楚六指兩條大魚,因此方言和宋春波都表現的極為重視。既然是案情分析會,自然是先要通報案情資訊的,技術科和法醫鑑定報告在先,走訪排查情況在後。
秦時雨簡述:
複雜的案發現場環境,導致痕跡勘查的難度大增。
1)現場一共發現了六個人的足跡,分別屬於曲國慶、龐衝、獨狼、楚六指以及兩名工地值班人員,經過比對確認無誤。
2)倉庫的門鎖是被楚六指用錘子強行破壞的,至於之前開啟過幾次不得而知。
3)除卻上述的六個人之外,倉庫四周沒有發現其他足跡,基本可以排除他人介入案件的可能。
4)倉庫裡面不存在任何打鬥的痕跡。
5)在倉庫中發現了一根鐵棍,上面有著較為清晰的鏽跡磨損痕,確定曾經被當做門栓使用過。
6)現場實驗表明,當倉庫的門封閉之後,裡面伸手不見五指,肉眼不可視物。
7)倉庫的門上面有著清晰的腳印,與楚六指的詢問筆錄一致,當時他急於救人,大力的踹過兩腳。
8)朝向江畔、距離倉庫三米左右的距離,發現了一塊毛巾,經過檢驗確定上面有乙醚殘留,大機率為作案工具。
9)靠近倉庫門的角落,發現了一灘尿漬。
10)除了門之外,倉庫的角角落落都保持的較為完整,不存在破壞的痕跡。
這十點說起來容易,背後卻是技術科加班加點勘查檢驗的結果,正如此時的秦時雨,渾身乏態盡顯。
當秦時雨通報完現場勘檢情況之後,謝江又對外圍的走訪排查做了簡述,總體而言沒有任何的收穫。一是因為過年,江畔的那片改造區幾乎見不到幾個人;二是不管誰殺害了龐衝,都沒有留下具備追查價值的線索。
“你那裡的結果是什麼?”方言皺眉的同時,也將目光望向了周然。
“四個有效結果。”周然列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