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憂心忡忡(第1/2頁)
章節報錯
“正確。”
說著,白中元拿出手機點開了一張照片:“這是當時揹著你們照的,床的一側木板是推拉性質的,因為沒有把手和錯層存在,很難被人察覺到。我仔細的觀察比對過,開啟的寬度足以讓人鑽進去。”
“這麼說的話,當時他沒有昏迷?”許琳抬手將照片放大,“從這裡鑽進去,就避免了無法還原床墊和床單的平整問題。這樣便鑽了思維盲區的漏洞,將他自己徹底偽裝成了受害人的身份?”
“是的,不過有沒有昏迷還有待進一步的查證。”白中元做著解釋,“其實能把犯罪謀劃到這種程度,已經沒有什麼是不可能的了,而且當時我們嘗試著喚醒過邱子善,但他並沒有在第一時間醒過來。如果兇手真是邱子善的話,他能使用麻醉劑殺人,為什麼就不能用到自己身上來混淆我們的視線呢?”
“嗯,的確有這種可能。”這點,許琳不會反對,可同樣她仍有疑問在心間徘徊著,“上述算是疑點之一,其他的是什麼?”
“代入。”
“代入?”許琳狐疑,“什麼意思?”
“是這樣的。”不得已,白中元只能繼續解釋,“連環案目前最大的難題是我們根本無法鎖定嫌疑人,在全面抓瞎的情況下,必須進行所有可能性的嘗試,其中最簡單、直接的便是不斷的將一名名可疑目標代入到案件當中去。結合案件徵象,進行推導性的結果匹配和線索的串聯,從而找出嫌疑最大的那個人來。”
“照這麼說,你就是這樣排查出邱子善的?”許琳就像一塊海綿,吸收著所有案件偵辦方面的策略方法。
“是的。”既然有些隱情沒有辦法明說,白中元就只能找個合適的“謊言”來替代,如今
有了效果,那就只能咬著牙扛到底了。可話說回來,一個謊言要用一千個謊言去圓,他不知道最終會不會露出破綻。
兩碗毒酒,左右都是要選一碗的,至少飲下的這碗毒發較慢,多少令白中元心安了幾分,於是繼續說了下去:“邱子善,比任何人都要可疑。他在這裡工作了六年,對周圍環境是無比熟悉的,這是犯罪過程中最重要的一點。而且透過剛才的走訪也能夠確定,邱子善在日常生活中有著充足的時間,那麼這些時間他都用來做什麼了?是老實本分的清掃衛生,還是四處遊走做著見不得光的事呢?”
“白中元,上述的這番話我不做任何的評價,唯一想說的是你主觀性太強了些。”許琳質疑著,“你憑什麼認定邱子善是個不守規矩的人?或者說,你根據什麼得出了他四處遊走的結論?”
“你聽說過心理安全區嗎?”白中元問。
“當然。”許琳點頭,謹慎的做著闡述,“這是人們習慣的一種心理模式,是讓人感到熟悉、駕輕就熟時的心理狀態,如果人們的行為超出了這些模式,就會感到不安全、焦慮,甚至恐懼。淺顯的例子,生活中當我們面對新工作、接受新挑戰時,內心會從原本熟悉、舒適的區域進入到緊張、擔憂甚至恐懼的壓力區。”
“沒錯。”白中元認可的點點頭,“心理安全,適用於社會中任何一個人,所以這其中也就包括犯罪嫌疑人。目前已經發生的四起案件中,最明顯的徵象便是熟人作案,這不光體現在被害人身上以及家中沒有掙扎或打鬥的痕跡上面,還體現在犯罪嫌疑人幾乎規避了所有可能暴露的風險。如此一來,問題就出現了,他是如何做到這點的呢?在我的認知中,沒有人能夠在陌生環境下完成那樣的犯罪。”
“所以,嫌疑人對四名被害人的居住環境是十分熟悉和了解的。”這次,許琳沒有反駁,而是順著這個思路捋了下去,“四名被害人分別居住在省城的東南西北,因此也就意味著嫌疑人必須要有大量的時間。”
“沒錯。”白中元點頭,“邱子善的工作是三班兒倒,上十二個小時休息二十四個小時,儘管物業負責人說他們還要打掃小區衛生,可那根本花費不了多長的時間,空閒時間是十分富餘的。”
“好,我們繼續按照你的邏輯來捋。”稍作思索,許琳繼續說道,“如今有兩點完全可以套用在邱子善的身上,且不會出現任何的矛盾點,分別是那張床和大量空閒時間。除此之外,你還獲知了什麼?”
許琳用了獲知這兩個字,讓白中元內心微突,她果然還沒有完全放下疑心,仍舊在謹慎小心的進行試探。
“不是獲知,是根據案件徵象做出的推導。”明知道不會起到多大效果,可白中元還是做了句辯解,而後話鋒一轉繼續說起了案子,“案發當晚,那麼多警力於第一時間進行了走訪和排查,然而卻沒有發現任何可疑目標,彷彿犯罪嫌疑人憑空蒸發了一樣,你覺得這符合正常邏輯嗎?”
“當然不符合。”許琳面色毫無變化,“你是想說,把這一疑問放到邱子善身上,就又有了合理解釋對不對?”
“難道不合理嗎?”白中元反問。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合理。”許琳點頭,“小區側門的路設定了路障,阻攔了所有行人,加上雨大很少有人從家外出,確保了這塊區域的真空狀態。若邱子善是真兇的話,他的確可以從容的導演一出殺人、處理案發現場、假裝遭受襲擊深陷昏迷的好戲。這樣一來,幾乎所有的疑問就都有了合理的解釋。”
“是啊……”白中元長嘆口氣,有了些懊喪,“兇手的確很狡猾,可我們所有人也都犯了同一個錯誤。”
“先入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