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絲縷縷的五彩陽光,穿透層層疊疊的樹葉,一部分投落在地上形成耀眼的光芒,另一部分透過縫隙照射進靜心堂內。

杜老雖然原諒了葉宇,不過也不會違背自己說的話,已經跟葉家不來往了。

事情又鬧得這麼大,導致其他的名師一聽是給葉家上課,連忙搖頭,給多少錢都不行。

這可把葉家主給愁的啊,沒有名師教導,如何管教自己的孩子,如何讓對方收心。

好不容易有點起色,有些出息,要是沒有老師教導,豈不是再次成為那個不學無術,只會吃喝玩樂的逆子。

無奈之下,只好讓葉宇跟著兩個書童在靜心堂中獨自學習,先避過一段風頭再說,等事情平息了,到時候再求求人,多少還會給點面子。

“少爺,要不小的教你背《三字經》吧”

看著趴在桌子上懶洋洋的葉宇,正閃一臉無奈,這都已經快二十多天了。

本來以為當這個書童十拿九穩,可沒想到中途冒充一個雲天來,結果兩人混的挺熟悉的,整的他就是一個多餘的。

這讓他有些不安,已經失去聆聽杜老講解學問的機會,這要是在失去進入青鶴詩會的機會,那可就虧大發了。

前前後後忙碌這麼久,不就是圖這個,這要是竹籃打水一場空,充滿了不甘心。

哼,我才不讓你教呢?

你以為我不知道你打的什麼小心思,不就是像趁著雲天不在,好跟我攀關係,讓我把你留下來。

我已經答應了雲天,怎麼能失約呢?

作為一起經歷過大風大浪的葉宇,心中對正閃的行為嗤之以鼻,堅定自己的立場。

“少爺,這《三字經》其實也沒有什麼難度,只需要勤學苦練就行,已您的天資,想來要不了幾天就行了”正閃不甘心道。

“你對《三字經》很有心得嗎”?

葉宇不想理會對方,可奈何這麼大的地方只有兩人,想裝聽不見顯然是不可能的。

看著對方這“囂張”氣焰,覺得應該打壓一二,讓對方收斂小心思,知難而退。

“心得談不上,但還是能夠教導少爺的”正閃謙虛道。

“那我問你,孟母為何三遷”葉宇來了興趣,問道。

“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孟母之所以三遷,是因為每次選擇的地方都會有一些不適合孩子讀書的環境,干擾孟子求學的堅定信念。

正是出此考慮,孟母才會不斷遷移地方,也正是如此,孟子後來才會成為亞聖”正閃解釋著。

“這算一個原因,可不是我想要的”

對於正閃回答,葉宇沒有絲毫的驚訝,之前的時候他也是這樣回答。

“孟母擔心孟子會跟其他孩子在一起學壞,貪玩,放棄學習……”

正閃皺眉,但還是想了很多理由來解釋,不過見葉宇那坐視不理的樣子,有些疑惑道:“不知少爺有何高見”。

“《三字經》第一句話就已經解釋了,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苟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

孟子很小的時候,對於外界的干擾無法有著自己的判斷,因此喜歡跟同齡人在一起玩;跟那些喜歡學習的人在一起玩就會喜歡上學習,跟貪玩的孩子在一起玩只會厭惡讀書。

因此,孟母不喜歡孟子成為一個不學無術,玩物喪志之人,可她也改變不了周身所處的環境,只好選擇不斷搬家,讓孟子有一個安心的讀書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