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天象有變(第2/3頁)
章節報錯
政治上,隋文帝整頓吏治,發展文教,官員素質得到普遍提升,收穫了老百姓的民心,成為國家興旺發達的重要保證;
經濟上,憑藉強大的國家力量,推行更加嚴格的人口管理辦法,納稅人大大增加,從而增加了國家的財政收入,短時間內出現倉滿廩實的局面;
軍事上,大隋成功抵禦並擊敗外敵,讓突厥俯首稱臣。
此時的大隋,一片太平景象,隋文帝每想到此,就難免有點得意起來。
再加上隋文帝已經五十多歲,想著辛苦了大半輩子,也該享受一下了。
怎麼享受?隋文帝想修一座行宮。
地點就定在大興城西面的岐州,因為年初的時候,隋文帝到此地祭祀,發現這裡山長水闊,環境優雅,覺得這是一塊風水寶地。
楊素剛剛被提拔為宰相,隋文帝有意讓他表現,便把這個任務交給了他。
隋文帝不僅僅開始享受,還越來越迷信。
隋文帝從小便是在寺院中長大的,十三歲以前接受的都是佛教的教育。
而隋文帝的皇位也是透過篡位得來的,這種手段很不光明正大。
隋文帝建立大隋後,怕大臣們內心都不忠誠於他,內心非常多疑,經常自己決定事情,不和大臣們商量。
如此一來,隋文帝內心十分缺乏精神寄託。
他寄望於從佛教中找到心中的安寧。
但是佛教講的是下輩子的事,不能給隋文帝明確的答案。
相比較之下,道教裡的讖緯學說,則來的更具體一點。
大隋開皇年號的來源,便是隋文帝從道教的圖讖上而得到啟示。道教五劫:龍漢,赤明,上皇,開皇,延康。開皇即為五劫之一,意為新紀元的到來。)
隋文帝不僅迷信,而且還愛好問卦。
隋文帝在沒有篡位之前,還在當北周丞相的時候,就曾半夜找人問卦,以問篡位吉凶。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但僅僅是沉迷於享受,還並不至於對大隋產生致命的威脅。
隋文帝的迷信,才是加速大隋日漸衰落的罪魁禍首。
三大宰相,除了楊素忙於為隋文帝修建行宮之外,楊安和高穎相對要輕鬆許多。
楊安也有了更多的時間呆在東宮,與太子探討歷史,探討如何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歲月靜好。
轉眼間,大隋就進入了開皇十四年。
開皇十四年正月,廓州連雲山有聲如雷,五羌反叛,侵擾邊境。
同年年初,隋文帝到泰山祭祀,結果發生意外,野火突然躥起,把石像燒成一小塊一小塊。而隋文帝聽信讒言,開始猜忌自己的身邊人。
二月,隋文帝下旨改造民間音樂,改造過後,一個名為萬寶常的樂師表示這個音樂太淒涼了,天下不久就會滅亡。
諸多異象,因為隋文帝的多疑和迷信,讓他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大限將至。
如同歷史上所有的皇帝一樣,隋文帝最怕的就是死亡。
如果死了,所有的一切都沒有了。
所以隋文帝雖然一面讓楊素加快修建行宮,好讓自己能早點享受,一面開始繼續尋找精神上的寄託,以幫助自己避過劫數。
但是還沒等隋文帝找到新的精神寄託,又出現了一次新的異象。
開皇十四年四月,太白金星再次於白日現於當空,立時震動朝野。
歷來天象有變,往往意味著君主失德朝廷失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