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安在覲見隋文帝之前,將隋文帝要見他的意圖分析了一下。

首先是排除是太子這邊的事情。

自開皇九年二月的那次楊廣中毒事件之後,太子對他的神機妙算驚為天人,從此言聽計從,在東宮內循規蹈矩,深得父皇和母后的讚許。

其次是排除其他大臣挑撥離間的可能,楊安早已在皇宮內佈下自己的眼線,並沒有收到此類訊息。

唯一可能對他不利的只有晉王楊廣以及楊素,而此時他們都遠在幷州。

最後只剩下一種可能,結合從眼線那裡得到的訊息,楊安斷定,隋文帝找他的目的,與突厥相關。

隋文帝是一個雄才大略的皇帝,繼統一南北、再平江南之後,現在又開始擔心突厥要搞事情。

雖然隋文帝猜忌心很重,但有時候也並非全是壞處。

就比如這次對突厥的猜忌,就完全正確。

早在大隋建立之前,北周北齊並立時期,雙方為了壓倒對手,都爭相結好突厥,每年給突厥進貢大量財物。

當時的突厥可汗很是滿意,曾驕傲地說過一句話:“我在南兩兒非常孝順,何患貧也!”

但是北周和北齊都進貢財物,如果發生爭端應該幫哪一方?

這個問題難不倒突厥。

北齊強的時候就幫助北周,北周強的時候就幫助北齊。

總之就是利用制衡的辦法,維繫東西分裂的局面,從中漁翁得利。

可是好景不長。

很快北周武帝上位,統一了北齊,接著楊堅建立大隋朝,又取代了北周。

北齊北周統一以後,就沒有必要再討好突厥,讓突厥幫著自己。

這對突厥相當不利。

但突厥可汗向來驕傲,認為突厥憑藉著強大的戰鬥力,足以威懾隋朝,而且中原人向來孝順慣了,沒有理由停止進貢。

但隋文帝還是讓他們失望了。

大隋建立以後,對突厥非常冷淡,停止了對突厥的一切進貢。

突厥當然不能容忍!

於是在開皇二年五月,突厥向大隋發起進攻。

雖然隋朝剛剛立國才一年零三個月,隋文帝還是堅決主張,打!

其實隋文帝在立國之初,便徵調百姓,修補長城,並派出將領鎮守邊關,一直在做戰爭的準備工作。

也就是說,隋文帝打的是有準備之仗。

如同某偉人說過的,突厥不過是貌似強壯的紙老虎。

在隋文帝的號召和鼓舞下,大隋將士以一敵百,寸土不讓、浴血奮戰,居然打得突厥丟下一路的屍體,落荒而逃!

隋文帝在取得軍事上的勝利的同時,還依靠突厥專家長孫晟取得了外交上的勝利。

突厥大舉進犯之初,長孫晟便上奏隋文帝,將突厥內部的情況分析得一清二楚。

當時突厥最大的問題就是內部分裂,長孫晟建議隋文帝,利用他們之間的矛盾,使用離間計,並採用遠交進攻的策略,各個擊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