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安已經無暇顧及到這些,為了誣告盜賊案,他已經耽誤了兩天時間。

將善後之事交給錢縣令之後,楊安打算一回京城,立即將這兩件盜賊案寫成奏章,再次向隋文帝上諫。

楊安進入縣城的時候,悄無生息,走的時候,卻大張旗鼓。

因為得知楊安的真實身份後,珠兒家幾個長舌的姑母舅媽,早已將此事宣傳得街坊鄰居,人盡皆知。

再加上因為審理兩件誣告案,百姓們對“楊青天”慕名而來,以一睹“楊青天”的真容為榮。

所以走的這天,楊安不得不讓趙七和東宮侍衛前面開道,自己坐在高頭大馬之上,讓母親、珠兒、春桃以及幾個服侍的下人坐在馬車之上,在前呼後擁之下上路。

此前的老住宅,以及珠兒家的住宅,楊安已經抓緊時間進行了處理。

至於珠兒的親戚,楊安一個都沒帶,這讓一眾親戚,尤其是珠兒的姑媽、舅媽很是失望。

回到京城後,楊安按照皇帝的旨意,就近選了一個吉日,在少師府舉辦了婚禮。

婚禮這天,雖然隋文帝與獨孤皇后沒有到場,卻專門派人向楊安表示了祝賀。

而太子和太子妃則送上了一分厚禮,一隻足有半尺高的隋圓形玻璃瓶。

這玻璃瓶的造型極為罕見,從上往下看,瓶口和腹部都是橢圓形的,而且瓶壁很薄,楊安甚至擔心一不小心就會碰碎。

但事實證明,這玻璃瓶的硬度超乎他的想象,他遞給珠兒的時候不小心掉在地上,居然沒碎。

珠兒對這件寶物表現出了很大的興趣,追問之下,才得知是用吹製法製成,對這隻玻璃瓶愛不釋手。

因為楊安此時身居高位,朝中官員多數都送來賀禮,有楊安此前打過交道,有一定了解的官員,但也有一些早有耳聞,只是面熟的官員。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其中,便有兩名楊安久聞大名卻交往不多的兩人。

這兩人,一個叫長孫晟,另一個叫裴矩。

楊安最早知道長孫晟,便是因為“一箭雙鵰”的典故。

說起來還是在北周末年,突厥首領沙缽略可汗請求與北周通婚和親。北周宣帝宇文贇以趙王宇文招之女封為千金公主嫁給他為妻。

娉娶時,北周與沙缽略可汗各自炫耀本國實力,都精選驍勇之士作為使者。

朝廷派長孫晟作為副使,護送千金公主到沙缽略可汗的牙旗之下。

北周曾先後派數十名使者前往突厥,但沙缽略可汗都不重視,卻唯獨對長孫晟特別喜愛,經常與他一起遊獵,以至將長孫晟留住突厥達一年之久。

長孫晟為何受到沙缽略可汗如此重視?正是因為他武藝高強,尤其擅長彈丸和射箭。

有一次,長孫晟跟隨沙缽略可汗出遊,遇到兩隻雕飛著爭肉吃,沙缽略可汗給長孫晟兩支箭,說:

“請射取它們。”

長孫晟於是彎弓射去,正遇雙鵰一上一下爭奪食物,這一箭恰巧洞穿雙鵰,引起眾人的歡呼。

“一箭雙鵰”的成語,便是由此而來。

讓楊安對長孫晟感興趣的,不止是他的武藝高強,更因為長孫晟是個有心人。

長孫晟在突厥被留的一年多時間裡,並沒有一味的吃住玩樂,而是乘遊獵之機,考察突厥山川形勢、部眾強弱。

等長孫晟被從突厥回來時,他早已把突厥的情況瞭解得一清二楚。

可以說,此時的長孫晟,就是一個突厥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