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文帝回仁壽殿後,向獨孤皇后說了自己的難處。

楊安和楊素,在隋文帝眼裡都是人才。

楊素自不必說,在隋文帝登基之前為其掃平叛亂立下大功,為此隋文帝加楊素為上柱國,並參與《開皇律》的修訂,是開國元勳之一。

而太子在楊安的教導下,收斂率性任意之性,一掃荒淫奢侈之風,和太子妃相敬相愛,日漸成熟穩重。這些成就,隋文帝都看在了眼裡。

從太子和楊素爭辯的過程來看,隋文帝更傾向於楊安無罪。

因為隋文帝和獨孤皇后都是講究道德高尚的人,他們最看重孝順。而楊安闖進楊素府中尋母,體現的恰恰是孝心,所以就算做得有何不妥,他也不想處罰。

但從法理上來講,楊安未經同意便讓人強行闖進楊素府中,這已經觸犯了法律。雖然有句話“法理不外乎人情”,可同樣有另一句“法理必高於人情”。況且楊素是開國元勳之一,不處理楊安說不過去。

隋文帝左右為難,可獨孤皇后卻是個堅毅果敢的人,她認為楊安做得對,就堅決維護。認為楊素做得不對,楊素就是再有理,也是白搭。

在獨孤皇后曉之以理動之以情一番勸說後,隋文帝最終認定楊安無罪。

但跟著,隋文帝又說,現在是用人之際,他正準備重用楊素為平陳戰爭做準備。此前將其免官也是為了日後重新重用打好基礎,好讓楊素感恩,做事更加賣力。

如今不處理楊安,則會讓楊素有不平之心,就算日後受到重用,楊素也不會感恩,做事更不會盡心。

獨孤皇后聽到這裡,終於明白,隋文帝最大的難處是在這裡,於是笑道:

“陛下不用為難,大隋朝人才濟濟,並非只有他楊素能征善戰。”

“皇后所言極是,”隋文帝點頭,“如高穎、賀若弼、韓擒虎等,皆是能征善戰之人,但楊素終究是個人才,就此浪費不用,甚覺可惜。”

獨孤皇后看向隋文帝,“陛下不必可惜,我可以推薦一人,此人品行遠在楊素之上,而且用兵打仗亦頗有過人之處。”

“此人是誰,我是否認識?”隋文帝聽到獨孤皇后要推薦人才,立即兩眼放光。

“陛下自然認得,”獨孤皇后鄭重道,“此人便是太子少師楊安。”

“楊安?”隋文帝疑惑地看向獨孤皇后,“我從未聽說他會用兵打仗。”

“陛下每日為朝中事務操心,自然無暇顧及太子東宮。”獨孤皇后搖搖頭,“可是陛下不要忘了,楊安的左內率還是您親自敕封的。”

“嗯,我想起來了,”隋文帝點點頭,“姬威死後,楊安便頂了他的空缺。”

“可是陛下並不知道,起初楊安當上左內率有人不服,和他約定比試。”

“是麼?”隋文帝也產生了興趣,“他們是怎麼比試的?”

“當時是左衛率宇文甲和楊安約定,雙方各出十一人以十天為限進行訓練,十天之後進行比試。”

獨孤皇后大致說了下經過。

“最後的結果是楊安為首的十一人贏了,而且贏得非常輕鬆。事實上,就算宇文甲派出三倍的人手,也不是這十一人的對手。”

“如此厲害?”隋文帝一臉不相通道,“皇后又是怎麼知道的?”

“臣妾是聽太子妃說的,”獨孤皇后看著隋文帝,對方一臉的驚訝,“太子和太子妃一起看過楊安訓練士兵時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