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初獨孤皇后將元姑娘嫁給太子楊勇的時候,楊勇頗有怨言,曾經跟他的叔叔抱怨:“阿孃不與我一好婦,亦是可恨!”

顯然,在太子楊勇眼裡,那個一臉嚴肅、端莊大方的元姑娘,也就是現在的太子妃,完全算不上一個“好婦”。

而太子心中的“好婦”,就該像雲昭訓這般,貌若天仙,心思靈動,溫柔體貼。

可現實卻赤裸裸地打臉,狠狠地給了太子楊勇一巴掌,告訴他:

他眼中的“好婦”,其實是一個蕩婦!

楊安要的,正是這種效果。

經過這段時間的接觸,楊安發現,這個太子,本性並不差,從幫助隋文帝篡位的歷史來看,也有能力。可為什麼最後還是被廢掉呢?

史料記載,太子楊勇是因為“失德”被廢。可事實上,太子的“失德”,是楊廣為奪嫡而製造的陰謀,是對太子楊勇最大的陷害!

楊廣為什麼能陷害成功?

不是因為楊勇太無能,而是楊廣太狡猾。

楊廣善於隱藏,假仁假義,而且最關鍵的是:他詭計多端,勾結宰相楊素,利用隋文帝的多疑和獨孤皇后的善妒,成功的對楊勇展開圍追堵截,從而如願以償。

隋文帝對太子疑在何處?講究排場,不夠孝順,連父皇都不放在眼裡,那還得了?

獨孤皇后對楊勇厭惡在哪裡?當今天子都被我管得服服帖帖,只能一夫一妻,你是我的兒子,卻偏要另寵姬妾,讓正妻難沾雨露,結婚幾年連個嫡子都沒有,豈能輕饒?

楊安的第一步計劃是,獲得太子的信任,現在已初步見效。

在進一步獲得太子信任的同時,楊安有條不紊地同時開展第二步計劃:重塑太子在皇帝和皇后那裡的形象。

實際上,楊安穿越過來的第一天,也就是冬至那天,阻止百官覲見太子,並向父皇上書請罪,已經邁出了重塑形象的第一步。

而接下來,要改變太子在獨孤皇后那裡的形象。

獨孤皇后不喜太子的根源在於兩點:一,太子不喜母后為他娶的元妃,並有意冷落;二,太子違背母后的心意,另外娶了雲昭訓等四人為妃。

楊安早就想過,如果從第一點入手,想在太子有云昭訓等四名美女圍繞的情況下,說服太子去喜歡太子妃,難比登天。

既然第一條路行不通,那就走第二條路。

勸太子忍痛割愛,放棄雲昭訓等四人,從此只愛太子妃?這同樣不可能。因為太子重情,再加上已育有兒女,他怎捨得休掉雲昭訓這等大美女、讓子女從小就失去母親?

思來想去,楊安便想到了唐令則和雲昭訓有一腿,乾脆利用他們的姦情做文章。

本來楊安還擔心會白費功夫逮不著人,沒想到一逮一個準。偷情的人果然是色慾燻心,被慾望衝昏了頭腦。

所以在去掉太子寵妾的計劃上,楊安可謂是旗開得勝。

太子得知自己最寵幸的雲昭訓死了,沒有將將關注點放在與唐令則通姦這件事上,反而是如喪考妣般嚎啕大哭,萬分不捨。

楊安也不去勸,任太子發洩自己的情緒。

哭了好一會,太子才止住,這時想起來雲氏的死是唐令則造成的,頓時一咬牙一跺腳,嚷嚷著要親自審問唐令則為何膽敢如此。

楊安只得帶著太子趕往內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