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大把花錢(第2/2頁)
章節報錯
趙雲飛和李蘭芳、韓拓,他們還都沒有真正接觸過音樂,趙雲飛甚至連流行歌曲都不聽,他也沒那工夫聽。
韓拓更是五音不全,只有李蘭芳平時既喜歡聽又喜歡唱,也有自己喜歡的歌星,不過一直以來她都以為那些歌星所演唱的歌曲就是音樂了,直到此刻她才知道,原來音樂是可以不需要歌詞的,而沒有歌詞的音樂竟然能夠表達出更加豐富的內涵。
此刻李蘭芳對於音樂理解上的成長,其實也是她本人在逐步的成熟、長大。
而韓拓,壓根兒就不屬於高雅、文藝類的人,沒有這個基因,更談不上後天的薰陶,說他是個音盲一點都不為過。
說起來,趙雲飛比韓拓也強不到哪去,只不過他曾經離喪,又經歷了那麼多生活上的艱辛困苦,對人生的感悟比較深刻,所以對這種或激昂或哀傷的樂曲就容易産生共鳴。
一曲終了,趙雲飛問董琳:“這就是那首《命運》吧?”
董琳從反光鏡上看了一眼表情凝重的趙雲飛,說道:“是的,下面這首曲子仍然是理查德.克萊德曼改編的鋼琴曲,叫《秋日的私語》,正好符合現在的這個季節!”
趙雲飛點點頭,安靜的欣賞音樂。
剛才《命運》給予他的共鳴是壯懷激烈,而《秋日的私語》卻把他的思緒牽引到寧靜而深遠的藍天深處……
趙雲飛從未想到過,音樂竟然能夠給人以這種無法言喻的感受――甚至能夠觸及靈魂,他忍不住感慨,自己也是這樣的偶然才接觸到這兩首樂曲,在鄉村,有多少人還從不知道音樂之美。
“下一首是出生於克羅埃西亞的鋼琴演奏家馬克西姆演奏的《出埃及記》......”董琳知道這幾個初中生音樂知識少得可憐,將音樂暫停,把《出埃及記》的背景故事簡單的講述了一遍。
“大家都知道,我們的民族在歷史上創造了燦爛的文化,我們的祖先,一路走來,歷盡艱辛磨難,可以說是在血與火中走到了今天,在西方,有一個民族所經受過的屠殺、摧殘和奴役,與我們的民族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
李蘭芳插言道:“是猶太人吧?”
董琳點頭,予以肯定,接著說:“對,就是猶太人,猶太人的人口雖然僅有一千多萬,還沒有一個大城市的人口多,但是卻獲得了全世界將近三分之一的諾貝爾獎,愛因斯坦、弗洛伊德、馬克思,這幾位偉大的科學家和思想家全都是猶太人,由此可見,這個民族是多麼的優秀和聰明。”
“在相當長的一段歷史時期中,猶太人沒有自己的國家,四處流浪,受盡其他民族的欺淩和奴役,猶太人曾被埃及人所奴役,後來在摩西的帶領下逃離埃及,其過程歷盡艱辛,《出埃及記》指的就是這個故事。”
“最大規模的屠殺猶太人發生在二戰時期,有一半的猶太人沒能活過二戰結束......這個民族,苦難是如此深重......”
“不過,《出埃及記》這首樂曲的背景卻是發生在近現代的猶太人建國,也就是現在的國家――以色列。”
“一個人口這樣少的民族,想要在曾經的故土上建立自己的國家,那是一件多麼艱難的事情,而猶太人並沒有被這些困難所嚇倒,前赴後繼,終於使本民族有了一塊真正屬於自己的土地。”
“以色列建國之初,並沒有建立起正規的軍隊,但是他們卻打敗了人數上遠遠多於他們的五個敵對國家正規軍隊的聯合進攻。”
“在猶太人建國的過程中,發生了許多可歌可泣的故事,這首《出埃及記》氣勢恢宏、跌宕起伏,而又充滿悲壯色彩的旋律,非常完美的詮釋了猶太人在建國時所表現出的捨生忘死、不畏艱辛困苦的偉大的民族精神……”
說到這裡,董琳在後視鏡中看了一眼趙雲飛,在她的內心深處,她已是把趙雲飛建設自己的家園與猶太人建國相比較。
小小的年紀就承擔起家庭的責任......
危難之時,毫不猶豫的挺身而出......
五龍爭鋒的擂臺上那勇猛矯健的身姿......
對於趙雲飛所經歷過的苦難,董琳瞭解得並不算詳細,其實也不需要了解細節――一個孩子,養大了另外一個孩子,沒有乞討過,而且不欠別人一分錢,家裡的土地也沒有撂荒,僅憑這幾點就能看出來,在這日日夜夜的漫長歲月中,趙雲飛到底經歷了一些什麼,要知道,同齡人都還依偎在父母的懷裡撒嬌呢。
而現在,趙雲飛已經開始著手建設自己的家園了――當然,這個過程同樣會非常艱辛。
“我們現在來欣賞一下這首堪稱偉大的著,董琳按下按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