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歡迎儀式和足球先生(第2/2頁)
章節報錯
卡卡在聖保羅俱樂部剛出道時,就被譽為“40年一遇的天才”。能在巴西被冠以這樣的稱謂,絕非易事。從2001年往前數到1961年的40年裡,巴西足球出過多少巨星呢?且不用說貝利和加林查,就是濟科、羅馬里奧、羅納爾多,乃至法爾考、裡維利諾等人都不是等閒之輩可以超越的。
ac米蘭隊長馬爾蒂尼日前表示,卡卡的一些方面讓他想起了巴斯滕。馬爾蒂尼向來出言謹慎,如此評價卡卡並非出於恭維。事實上,歐洲足壇對卡卡的接受仍然是有一個過程的。卡卡首先克服的是人們對於他無法適應歐洲足球對抗『性』的預言,甚至包括認為他名字不吉利的預言,“卡卡”的名字重音在第二個音節,在法語裡就是“大便”的意思,在義大利語和西班牙語裡,若是把重音換到第一個音節,也是“大便”。…。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卡卡幾乎一登入歐洲足壇就以巨星身份亮相。舍甫琴科贏得2004年金球獎憑藉的是2003-04賽季的意甲冠軍最佳『射』手身份,事實上成就舍瓦金球獎的人就是卡卡,他比當年基輔迪納摩的雷布羅夫還更讓烏克蘭人喜歡,兩人的私人友誼來得也很自然。現在回首評價2003-04賽季ac米蘭聯賽冠軍最大功臣是舍瓦還是卡卡仍然來得及,該賽季義大利球員投票評選的最佳外援和最佳球員都是卡卡,可見對手心中已經更加認可當時這位22歲巴西人的威力。
卡卡在2007年世俱杯上的表現是他圓滿一年最好的結尾。薩基觀看了ac米蘭4比2戰勝博卡青年的決賽竟然在電視直播間老淚橫流,他說他想起了太多。薩基必然想起當年那個統治『性』的巴斯滕,他還說,“卡卡這樣完美的表現在足球史上也是罕見的,我甚至努力要去回想60年代初的那個尤西比奧來和他做對比。”
世俱杯卡卡是在一個腳趾指甲斷裂的情況下參加的,兩場比賽之後脫下球鞋襪子上都是血。他的夢想是像巴斯滕一樣三捧《法國足球》金球獎。和巴斯滕一樣,能夠阻擋卡卡的只有傷病。世俱杯的指甲問題只是一個小訊號,卡卡還需要小心自己的膝蓋,2006年世界盃14決賽他就是帶著膝傷出戰,本賽季在ac米蘭也多次稱膝蓋疼痛。令人較欣慰的是卡卡骨齡要比普通球員晚兩年,因此出現普通南美球員25歲以後走下坡路的可能『性』並不太大。
和最後與薩基分道揚鑣的巴斯滕不同,卡卡目前在ac米蘭擁有一位能夠對天才採取近乎溺愛態度的主帥。安切洛蒂做教練成名時拒絕過巴喬和佐拉,有不少“後半生薩基式”的戰術囚徒意味,但從在尤文寵愛皮耶羅開始,安切洛蒂徹底變得像當年他效力羅馬時的瑞典主帥利德霍爾姆,浪漫主義『色』調濃郁。ac米蘭某些戰術設計有偏重乃至溺愛卡卡之嫌,但或許這種觀賞『性』、復古式、浪漫主義的手法才更可能在現代足球氛圍裡再造出一位巴斯滕式的歷史巨星。
巴西一位叫安娜·保拉的19歲新聞系大學生說,喜歡上卡卡幫助她治癒了自己數年的抑鬱症。這必是值得心理學家們好好研究的案例,對於抑鬱症越來越盛行的現代社會來說,“卡卡”成為靈丹妙『藥』,必定比馬糞和百草霜之間的辯證關係更有趣。
現代抑鬱症的盛行和貝克漢姆式商業偶像的泛濫有不可避免的關係,他們越令人眩暈就越令大眾放棄對終極關懷的思考。卡卡是貝克漢姆的反面,他出自聖保羅的喧囂,但更來自巴西尚存的偉大自然。他強調價值觀,但從不試圖把自己塑造為偶像,而總是保持“我也是《聖經》的學徒”這樣的氣質。他和藹可親從不拒人千里之外。
很大程度上說,卡卡改變了世界球星習慣『性』給人的一種“苦戀”情懷。很久以來,人們習慣了球星同時也是被寵壞的孩子,最近英超頻繁發生的醜聞,就體現了大面積存在的追星癖問題,你是他們的球『迷』,甚至意味著你試圖讓自己放『蕩』得如『妓』女去侍候他們的床第。最有趣的就是那位應召女郎的男友因為女友搞過的客戶是c.羅納爾多而不再那麼生氣的故事。
苦戀、溺愛、放縱、醜聞,不僅是足球明星圈的一個現象,在現代社會的眾多明星圈裡都無法避免。卡卡並非一個“歐洲+南美”的最佳結合體,他快樂、單純,他可以和所有人一起慶祝生命和生活,這些仍然是南美乃至巴西獨有的。說卡卡是巴西中產階級文化的傑出代表,還是更貼切一些,大自然的存在讓他們仍然有一種拯救世界的情懷,這是歐亞大陸人已經嚴重缺乏的。…。
當然,你可以批評說卡卡的過分受喜愛體現了舊式歐洲種族主義理想情懷,一個相貌出眾的白人在膚『色』迥異的人群中扮演核心英雄,這種意象似乎總是最受歡迎,卡卡的形象裡是否有這樣的價值因素?就像巴西中產階級喜愛的pb音樂,你是否會說,總是黑人、混血兒在打鼓和吹號,主唱更經常會是一個嗓音和外形同樣優美的白人女郎典型的就是巴西目前最紅火的歌手伊薇蒂和為她伴奏的樂隊)。
說出來你才會發現,以上的批評到頭來也只會令歐亞大陸人臉紅。因為卡卡本就是一個種族融合最好的國家的產物,這個國家種族融合的文化產品天生擁有呈現各種膚『色』的能力和權利。巴西的音樂、美食和足球所承載的熱力和積極向上的精神為亞歐大陸帶來的心理衝擊也恰恰就在這裡,就像你從伊薇蒂身上看到產自昔日歐洲的嗓音練習技法,但你同時也承認是黑人、印第安人和白人音樂在巴西這片樂土不分先後主次的結合才產生了伊薇蒂。卡卡也是如此,他和羅納爾多、羅比尼奧、羅馬里奧、裡瓦爾多乃至貝利、加林查都是迥異的,但他們又都是“如此和諧地同出產自巴西”。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卡卡和巴斯滕的最相似之處就是對待生活和職業的嚴謹態度,乃至一種永不停息追求進步和積累的精神。一個巴西人和一個荷蘭人如此相似是罕見的,更確切地說,是卡卡所信仰的福音教讓他一些方面近似於一個嚴謹的北歐人。
最近英國媒體報道的一個事實,是英國天主教徒數量竟已超過英國國教徒數量,布萊爾剛剛退位便皈依天主教就是一個例子。而清純少女卡羅琳娜嫁給卡卡之前,卻接受了福音教課程,從天主教徒變成福音教徒,然後和卡卡在福音教教堂舉行了婚禮。
卡卡的確是對巴西、阿根廷、義大利等國家普通天主教徒拉丁人的生活軌跡實現了超越。他像馬克斯·韋伯《新教倫理和資本主義精神》裡的描述清教徒一樣,禁慾,遠離享樂主義,孜孜不倦地積累財富成就)。“我不大會做飯,但我對股市比較瞭解,尤其是對巴西的股市比較在行。”卡卡說。踢球風格方面,卡卡和巴斯滕迥異,馬爾蒂尼看出的兩人間的“某些”相似之處恰恰在於此。
效力於尤文圖斯的浪子萊羅塔列也是受巴拉圭球員古斯曼建議加入卡卡所屬的“運動員基督徒”組織,一改昔日的『毛』病獲得職業上的重生。當然,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清教徒孜孜不倦的積累方式創造了資本主義世界,但也從一定程度導致可怕的資源競爭乃至毀壞了整個世界。
卡卡的父親身上上述缺點是明顯的。他是個工程師,學理工科的福音教徒,他私下曾受到詬病,因為擔任兒子經紀人的他試圖用無休止地擴大收入。讓卡卡接受代言中國某醫『藥』品牌就被廣泛認為是一個只顧金錢的敗筆,至少是缺少了卡卡一貫對其代言品牌嚴格審視的精神。
幸好,比資本主義更好的全球化方式還存在著那麼幾種,從體育到音樂。體育在某些方面成績甚至比音樂還更佳。畢竟世界球『迷』心中的偶像是卡卡而非卡卡的父親,卡卡在體育場上孜孜不倦的追求和積累,永遠是世界球『迷』的福音,如同前文所述,他創造的積極向上、單純、“非苦戀”的形象,甚至幫助女孩戰勝了抑鬱症這樣的現代社會頑疾,馬克斯·韋伯、弗洛伊德,還有約翰·列儂都應該感到欣慰。
..
喜歡星耀伯納烏請大家收藏:()星耀伯納烏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