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古曲(第2/2頁)
章節報錯
絲竹奏的是悠悠江南,這舞跳的自然也是水鄉的旖旎,賀夢函手執一把紙傘,上面以丹青水墨繪了幾隻宛若在水裡嬉戲的魚,十分應景。
賀夢函舞技極佳,看得出家裡著力培養,纖腰盈盈一握,柔軟得如同細柳扶風,玉指纖纖,旋轉中從臉頰旁慢慢推出去,意態悠閒卻又讓人心猿意馬。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最終曲罷,紙傘擺在賀夢函身邊,而碧衣舞女們形態各異地簇擁著她,她在人群之中做出盛放荷花的模樣。
有幾個宮女太監看得如痴如醉,可衛景昭只是掛著得體的笑容,論舞姿,宮裡的雅容華有過之而無不及,賀夢函這般自然不過巧而已。
但新人年紀輕輕,又身姿曼妙,也是不可多得佳人,此時過來覲見,更是文雅守禮,“嬪妾見過皇上,願皇上萬福金安。”
跟著又向皇太后與皇貴妃請安,進退有度的模樣,衛景昭便和氣地道:“賀德媛這支舞用心了。”
賀夢函淺笑,“要為皇上、皇太后與皇貴妃助興,自然要用心,以示尊重。”
太后和氣地笑道:“是個懂事的孩子,賜座罷。”
當即就有人按著位份在青梔旁加了一張桌椅,這也是早早就備好的,青梔與申才人本就隔得不近,這會兒稍微搬一下就是了。
而接下來就該輪到青梔,嵐秋跟在青梔身後抱著秦箏,在殿中行禮,皇貴妃笑問:“昭華是要為大家演奏一曲麼?”
青梔溫婉笑著,“回皇貴妃娘娘的話,嬪妾有個請求,單有箏聲十分無趣,而孟采女的節目恰巧能與嬪妾融匯,嬪妾想著不若請孟采女一同演奏。”
皇貴妃看一看太后,她雖然位同副後,也不能越過太后,見太后微微點頭,這才:“那麼便準了昭華所求。”
孟念雲很是開心,她先前還忐忑,不知上面能不能准許兩個人一同獻藝,得到了允許臉上是掩不住的笑容,喜滋滋地到大殿中間向諸人行禮。
衛景昭見她一團喜氣,心裡就先有幾分喜歡,然而他早已忘記當初就是看著孟念云然去雕飾的清新才召她進宮的,偏過頭去聲問趙和:“她是?”
趙和腦子裡把萬事都記著,以免萬歲爺隨時問起,當下也壓低嗓音回答:“這位是孟采女,她父親是國子監學正孟勤孟大人。”
衛景昭點了點頭,這才想起來是誰。
話的功夫,孟念雲已經讓痕兒將一疊大各異的碗倒扣在桌案上,而嵐秋也為自家主擺好了秦箏,董玉棠便在一旁嗤笑,“門戶的,倒是連鍋碗瓢盆都上了。”
當然她這話聲音很,又是對著念雲的方向,上首的人聽不見,可週圍的人連同青梔念雲都聽得清清楚楚,一時就有人捂著帕子笑起來,念雲的臉一下就紅了,既是羞憤又是恨自己不爭氣。
而青梔握了握她的手,笑著搖搖頭,讓她別往心裡去,這才坐在秦箏後,遙遙對著皇上太后道:“嬪妾與孟采女合奏一曲‘陽春古曲’,讓太后娘娘、皇上、皇貴妃娘娘見笑了。”
語罷,也不再多言,纖纖素手輕抬,再落下時,流暢的樂音便滾滾而出。
“陽春古曲”又名“陽春白雪”,“陽春”二字取的是萬物知春,和風淡蕩之意;而“白雪”二字則取凜然清潔,雪竹琳琅之音,很有幾分曲高和寡的意思,青梔用秦箏彈奏,更多了出塵的意味,本來顯得甚是縹緲,可不多時,念雲按著先前排演好的,開始隨著青梔的箏聲敲打面前的瓷碗。
箏音與脆響融在一起,卻是相得益彰,又不顯得太過高冷,也不至於低到塵埃,瓷碗大不同,因而敲出的響聲也不同,箏音高昂時,自有瓷碗的低清來彌補,箏音沉寂下去,念雲又敲出一連串令人喜悅的曲調。
如此“陽春古曲”已不是眾人曾聽過的,是青梔與孟念雲共創的新曲也不為過,若賀夢函的“江南曲”中規中矩,習舞用心了都能跳出來,這“陽春古曲”便絕不拾人牙慧,是新穎的妙想。
連衛景昭都饒有興致,一隻手輕輕在案上敲著,似伴著曲子打節拍。
喜歡深宮策·青梔傳請大家收藏:()深宮策·青梔傳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