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步入技擊的開端(第1/2頁)
章節報錯
一晃眼又是一個週末。
星期六,天色剛剛矇矇亮,舊城小區邊的空地上,劉誠依然早早就起了床晨練。
今天因為下雨,所以劉誠並沒有跑步,而是打著一套拳路。
劉誠打這套拳的時候,姿勢不是很好看,鞠著胸,蹶著腚,好像扭大秧歌。所以一般練拳的時候,劉誠都是在晚上,或者躲在沒人的地方練習。收好架子之後,劉誠又紮起了端大槍的樁子,慢慢的篩動著身體。
呼吸之間,胸腹震動,劉誠端著樁,有節奏的吐出兩個音節。
“哼!”
“哈!”
這叫擤氣,是癩頭和尚教給劉誠的一套拳架子。這一整套從六合大槍中演練出來的拳法,是一個古拳種,叫“巴子拳”。擤氣的功夫,能從骨膜震蕩到內髒,增強體質,但必須要先學會抖大槍。如果不會抖槍篩勁,擤氣很容易把內髒震傷。
不過劉誠的樁功已經練上了身,倒是不會篩錯了勁。
“終於到小長假了啊!”結束了早鍛煉之後,劉誠感覺有些激動。
高三的生活還是千篇一律,白天上課,晚上自習,顯得非常沉悶。劉誠的生活依然如故,只是這段日子他到俱樂部去得更勤了一些。當然他沒有再當陪練,而是參加訓練,打砂袋,吳超凡和陳教練還特地為他安排了一些陪練員。
能夠放手出拳,劉誠感覺自己就好像一匹脫了僵的野馬一樣,整個人都舒暢了起來。遺憾的是,劉誠一出手,俱樂部裡的陪練員和拳手,居然沒有幾個能夠和他真正過上幾招。哪怕劉誠不怎麼發力,被他的拳頭打一下也是非常難受的事情。
於是幾天後,那些人見了劉誠都怕了,只要他一到俱樂部,都找藉口躲得遠遠的。結果到後來,劉誠只能夠一個人打打砂袋,或者看錄影來訓練了。
眼看雨下得小了許多,天也亮了起來。劉誠的蘋果六響起鈴聲,正是吳超凡打來的電話:“今天就是週末了!商演的地點在‘臨海市’,你做做準備,我接你一起去。”劉誠聽了,點頭道:“沒有問題,我隨時都可以出發。”
這次週末,是五一小長假。學校在小長假要增加高考補習班,不過劉誠對這不感興趣。和父母說要去省城察察學習資料準備高考,便跟著吳超凡一起去長途車站坐了動車,去向了本省的“臨海市”。從小就很少出門的劉誠,坐上動車之後感覺很新奇。
“你申報的比賽為什麼是拳擊?那個克拉維恩一口就答應下來了。”吳超凡望著車窗外的細雨,對劉誠的申報很是不以為然。因為在他的印象裡,“中國功夫”是拳腳並用,連摔帶打才能夠發揮戰鬥力。拳擊的規則似乎不適合練武術的人參加。
這也是不少練功夫的“高手”,輸給西洋拳擊後最喜歡用的理由。
“時代在進步,搏擊技術同樣在進步,練功夫是一回事,打人又是一回事了。縱觀世界上的搏擊比賽,拳擊是最簡單,最容易入門,卻又最值得鑽研的一門搏擊技藝了。也只有拳擊比賽的規則,我才有機會拖上幾個回合。”
劉誠只是笑了笑,並沒有過多的解釋。他這些年,對於搏擊是真正用心鑽研過,知道拳擊的規則其實是為了增加比賽的觀賞性,對弱者有很大保護的運動措施。劉誠對自己的定位非常的明晰,作為一個體格瘦小的黃種人,他不可能和克拉維恩這樣的黑人硬打。
東方人體弱,所以練拳要練架子,傳功先傳藥,達到抻筋長骨的目的。而西方白人,黑人,天生架子都大,用拳經的術語來解釋,就是筋長力大,天賦異稟。所以西方人只練幾下拳擊,就能夠打死練了很多年武術的東方人。
這是一個資質問題,不能否定。
劉誠也不清楚自己為什麼會答應這場比賽,或許是為了錢?好像不完全是,不過他的內心之中的期待不是假的。因為這幾年,他一直當陪練員,找到過對手無數的破綻,但很少能有還手的機會。若是打架,又不符合他的性格。
富貴不還鄉,等於錦衣夜行。這次終於有了一個超級厲害的對手,劉誠也非常希望早一點會會這個克拉維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