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皎皎明珠(第1/2頁)
章節報錯
第47章·皎皎明珠
因謝端受傷,封刀封劍又暫時撤下去養傷,皇帝撥了禁軍二十人的小隊來東宮。
帶隊的是禁軍中的一個一個副統領喚作姜峰,他長得有些兇,慣常跟著封刀封劍的洪恩一見他便四處躲藏,謝曜來探病的時候知道了緣故,幹脆求了李不虞把洪恩帶去了景王府。一住七八日,直到事情大致有了眉目,北夏那邊查到了一些康平父親和天鷹軍舊部的瓜葛,禁軍撤去,洪恩才被送回來。
回來時謝曜也一起來了,說是他母親這兩日似乎有些身體不適,父親正陪著她。
謝端問他:“可有聽到太醫說什麼?”
謝曜搖搖頭。
“別多想。”李不虞給他已經癒合的手臂換藥,用幹淨的紗布纏好,“有皇兄陪著,又肯放曜兒來東宮玩,想必不是大毛病,待會兒讓常安親自送曜兒回去,帶著溫補的藥材。”
雖說康平刺殺的事有了眉目,但許是這些時日養傷悶著了,又或許是宮裡上下都繃著,謝端有些多思多慮。
謝端應了一聲。
北夏那邊還沒有全然調查清楚,但那枚標識刺青是在天鷹軍中有記載的,式樣和藥水功效都對得上。烏恩的回信很簡短,大約是為求盡早送到他們手中,烏恩信中還承諾會繼續排查,嚴防昭日格舊部生事。
早在停戰議和之時,大盛和北夏便已成盟友,如今,雖然聯姻未成,但婚書已立,盟約便等同生效。
大盛境內能查的差不多都已料理清楚,下指令的人多半是北夏那邊混過來的探子,皇帝下令京兆尹和京都衛暗中查訪,不得有失。
傷口已經癒合,雖然太醫叮囑要好生休養,但謝端軟磨硬泡終於從太子妃手裡拿回執筆之權。
不過每天也就只能看兩個時辰的公文,多了不讓。
大盛習俗喪葬婚儀可逾制大辦,方文耘生前門生遍地,死後弔唁無數,方氏到第十五日才出殯。
方如晦日夜兼程也趕在出殯前夜抵達江南。
拿出信物拜見了方家二爺方明山,又在靈前守了最後一夜,次日清晨,他替方長風重孝摔碗,送方老太爺最後一程。
“起靈——”
“舉哀——”
“出殯——”
江南出殯的那一日,謝端陪著李不虞去國公府設香案,撒紙錢,祭拜了一回。
話說兩端,李信到達北境見到方長風的時候是出殯的第二日,他身負要職,又是帶著新兵,腳程不快。老太爺過世和夫人前往江南的訊息是一道送達的,他在北境大軍軍營安排好新兵訓練和北境戒嚴的事才來到寧朔。
方長風從繁雜的公文中抬頭,正見他姐夫提著兩瓶好酒靠在門框上看著他。
兩人喝了一頓酒,從家事說到國事,方長風在江南商會裡待了二十多年,和商道,水路打了半輩子交道。寧朔城的這一段商路是從北夏到寧朔,再由寧朔轉往大盛各地。
“北夏王庭南遷,商道巡邏自上個月便改由北夏王庭巡視紮哈爾湖東側的西林草原,再由北境軍巡查王庭到木葉、木倫河等地,到木倫河以東便是寧朔接手。但是在紮哈爾湖卻有商隊遭到流匪襲擊,比往日的數量多出三成不止。”
北境軍和北夏王軍都聲名在外,雖說商道商隊是一塊大肥肉,但往日只是小打小鬧,商隊給些銀錢“買路”就可省去麻煩。
但這些時日洗劫一空已是常事,甚至整支隊伍進去可能只剩下一兩人活著逃出來求援。
聽完方長風說的這些,李信這個老行伍知道這只能是昭日格舊部生的事。商隊有錢,帶著上路的護衛實力不弱,且商路沿線巡防不斷,要能解決掉哨兵還在巡防間隙迅速得手,這需要嚴密的組織和精準的配合,是軍隊才有的本事。
李信拍拍他的肩:“我不是來了?待我去見過北夏王,一切就有定論了。”
出事的是北夏的那一段路,看來王庭的事不小,烏恩公主只怕有些支援不住。
北夏王庭本在查哈山腳的哲裡木河邊,查哈山是最古老的山脈,所以王庭世代都設在此處,即便是戰火和天災也最多將王庭中的人遷徙出去。待到一切恢複如初,王庭還是會依偎著查哈山。
這次南遷是沿著查哈山脈向南,哲裡木河的支流一百多裡外是哲沁湖,哲沁湖東南二百裡就是邊境線,再往東就是大盛的寧朔城。
邊貿伊始,烏恩就在哲沁湖設定了驛站,王庭直系商隊都是在那裡歇腳。
察覺紮哈爾湖的異動後她已經開始著手整理那邊的驛站。
“神諭王命,遷徙家園——”
烏恩帶領王庭所有人跪在祭臺之前,她微微頷首,掌心覆蓋在心口聆聽著大祭司所說的話。神諭是假,王命是真,北夏王昨夜短暫醒來,正好幫助她發布這道命令。
王庭中是王族,臣子,將領,還有依託王庭生存的百姓們。
他們信奉天神,忠心王上。
烏恩·巴雅爾是他們未來的王,但遷徙王庭這樣的事情還是需要王命,這不僅是忠誠,還是為了穩住民心。
她的父親在聽完來龍去脈之後便下了命令:“北夏的王還沒有死,只要還有首領坐鎮,其他野獸就算是貪心再大也不敢輕舉妄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