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 不一樣的選官之策
章節報錯
此時韓林兒實在是有些尷尬了,想等著杜遵道來為他解圍 ,只是此時的杜遵道卻無動於衷,只是默默的思考著剛才被韓林兒批評的體無完膚的科舉制。
這對於誰來說都是這樣的,當有一個人將心中的信仰已久的東西被別人說的一文不值的時候,誰還會開心起來,這不就是在間接的說道,你就是一個傻子嗎?
此時韓林兒也就只能靠自己了,心想,“就憑我這三寸不爛之舌,我也能給你的那個道出個所以然來。”
於是韓林兒便想到了二十世紀的現代教育,素質教育,一個尖端的教育理念。
“諸位愛卿莫要驚訝,朕雖然說道了科舉制的不好之處,但是也不得不承認這科舉制也是為歷朝歷代做出了很大的貢獻的,想當年範文公,東坡居士,等,哪一個不是在政壇上的文豪,哪一個又不是在為國為民上做出了很大的貢獻的。只是依朕只見我等應該理智的看待這種選官制度。”
韓林兒此時不禁又看了看面無表情的杜遵道,只是稍稍的好了些。
對於中國的選官制度,有夏商周時代的“世卿世祿制”,秦國的按軍功授爵,兩漢時期的“察舉制,徵辟制”,魏晉南北朝時期的“九品中正制”,直到隋朝的“科舉制”。
這些都是在前人的基礎上不斷完善的各種制度,為的就是在選官上達到最好的效果,不讓有志之士無官可做,不讓無能之人混跡官場。
只是到了“科舉制”以後,中國古代就沒有在選官制度上有所改變了,而是一直沿用到清朝。
所以說當韓林兒評價“科舉制”的時候,眾人才為之驚歎。
隨即杜遵道還是要訴說自己的看法,“官家將這科舉制說的這樣的一文不值,但是我等還是會遵從先人們的看法,這文學才是決定一國之根本,若是沒有了文學我等何來治國之道。”
此時這大殿之上可算是熱鬧了,沒想到劉六的這瞬間的一個提議竟然將好好的一個早朝變成了一個辯論會,而雙方在人數上是相差很大的,一方只有韓林兒一人,而另一方卻是一群大臣們。
只是在實力上就不見得,人多未必可以戰勝人少的。最起碼此時韓林兒已經佔領了上風。
“杜大人這個問題的好,朕就是喜歡這樣子的,諸位愛卿有自己的想法就說出來,我等一起辯論多好啊。”
此時臺下才一陣笑聲,終於他等不在陷入韓林兒所揭示的科舉制的沉思中了。
“關於科舉制原有的一些理念我等是不可在此沿用了,但是我等可以進一步完善這科舉制。我等可以在選官的時候依然運用考試為第一關卡,但是不得以考試為定奪一個人的終生,我等還可以另設其他的選官方法,做到只要你有這個意願,只要你想入世為官,我等可以給他相應的條件。”
此時韓林兒看到臺下大臣們略有所懂的樣子,“我等可以推行素質教育為選官的標準。”韓林兒突然就直入主題,隨口就說出了這高大上的“素質教育”。
只是這對劉福通等就是一個怪詞,一個不理解也沒聽過的詞,此時眾人便陷入了一陣懵的狀態。
韓林兒早已料到,他們是不會理解這種二十一世紀的詞彙的,隨即解釋道:“這素質教育就是全面發展,不光是隻看每個人的文學素養,還要考慮他的品性,道德,以及價值觀念的問題。另一方面也不可以只讓這唯一的考試成為進入官場的唯路徑,從德智體美等全方位考慮,只要他有一技之長,就可以將他選入為官,但是前提是要有絕對好的品性。”
韓林兒這樣一說眾人也就明白了,此時劉福通說道:“官家之言,是不是讓我等選出不同能力的人員為國之用,就如同文武狀元一樣,文武分開,但是都是為國效力的。”
“對,劉將軍說的正是,只是需要我等再將次劃分的細些,分的更清楚一些。”
此時杜遵道才微微笑道:“官家此策略微臣認為可行,首先我等可以避免像官家所說的那樣這用這一個門檻來定奪一人的學識並不妥當,這樣一來我等就可以從多方面選取不同的人才了。”
韓林兒此時微微一笑,心想,“唉!你等終於開竅了,終於明白了我這個制度的好處了,你等就看著吧,此制度一處絕對能廣招臺下多才多藝之人。”
“那既然諸位愛卿沒有其他什麼異議了,朕就定奪了。”
隨即眾人只是點頭,“沒有異議,官家此制度可說是超前,我等佩服佩服。只是官家有此等開闊的眼界我等也是不及的。”
“諸位愛卿只要你等放開思想,不要被那些原始的思想所禁錮,你等也可以知道很多不同的東西的。”此時韓林兒不禁有看了看劉六,只見他丟擲了這個話題後就一言不發,只讓我等在此辯論,足以證明此人心機與劉福通不相上下了。
於是韓林兒道:“那就請劉愛卿起草一份選官制度吧!”韓林兒看著劉六面無表情的站在那。
故名思議就是要看看劉六有沒有明白韓林兒今日所說的這“素質教育”內涵了,看看他到底怎樣寫這份草案。
“是,微臣定不負官家所託,明日便將這草案交於官家過目。”劉六道。
“好,那諸位愛卿今日有到這裡吧!”
於是韓林兒便起身,隨即心想,“終於完了,坐在這好久了,要不是我還不知到一些禮儀,沒敢隨便亂動,不然的話我早就想站起來了,坐的腰都痛了。”
於是臺下的大臣們彎腰齊聲道“恭送官家。”直到韓林兒從他們身邊經過後,他等才站直了。
不一會韓林兒就與侍從消失在大殿之上,此時就只剩諸位大臣們了,現在就是他們隨意說話的時候了。
杜遵道道:“我是在不明白,官家為何要質疑這科舉制,這可是從隋朝一直延續直今的選官制度。”
“杜兄,你也是聽官家說了這科舉制的各種弊端了,再說了官家說的素質選官也是非常符合我等建國之初的。”
喜歡韓宋請大家收藏:()韓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