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歌唱動蕩的青春(第2/3頁)
章節報錯
1932年5月10日,城市最初的千餘名建設者 700多名政治犯和400多名蘇聯共青團員,乘坐“第三國際”號和“哥倫布”號,到達今阿穆爾河畔共青城所在的地址,真就是在是一張白紙上建設造船廠,
建設新城市。
不過現在,共青城的最大工業企業已經不是阿穆爾造船廠,而是蘇霍依對口的共青城飛機廠 全稱阿穆爾河畔共青城加加林飛機製造廠。
部分零件。
這座飛6機製造廠在衛國戰爭時期生産過db3轟炸機和偵察機,戰後生産過米格15和米格17,現在則主要生産蘇霍依設計局的飛機:蘇24、 蘇22、 蘇17、 蘇15等。 除此之外,它還生産伊爾62的
在共青城,羅圭一行人在共青城飛機廠附近眺望廠區很久。陪同的農業聯合開發集團蘇方副經理古比雪夫:“看什麼看,這飛機廠我們不賣。”
羅圭、馬良玉: ...
共青城所在的地區緯度50度9;,比伯力還高兩度,但沒有漠河市靠北。一般北緯50~70度算是永久凍土帶, 70度以上是冰原,但是共青城附近勉強也夠開展農業活動。
這裡年均氣溫3.4度,其中適合種植的月份是5~9月,這五個月時間以前蘇聯人認為只能種土豆,而中國在考察之後認為小麥、大豆甚至玉米都是可以種的。
不過聯合開發集團首先要做的是蔬菜大棚。
一個30萬人口的小城市、出了城就是大片廣袤的黑土地,還有條黑龍江留過,水多地肥,然而共青城的居民無論冬天夏天都要在食品店排隊搶菜 !這菜籃子工程必須得安排上。
“這是銀聯卡,中國農業銀行發行的。我們農業聯合開發集團的所有員工,當然也包括你們蘇聯一方的同志,每人都有一張,用作工資卡。以後發放工資都是轉賬到卡上,再也不用到財務室領信封
了。
馬良玉帶人給農業開發集團共青城分公司的員工發放工資卡。
“銀聯卡還有個好處就是在中國全國通用。通存通兌。刷卡就能取錢,或者在一切超市和商店可以直 接刷卡付賬。”
“怎麼取錢呢,就是那種自動櫃員機。你們在街上只要看見有這個東西,看見自動櫃員機上刷著銀聯的標誌,那就肯定沒錯,把卡插進去輸入密碼就行。這個櫃員機在共青城已經有5臺,還有15臺正
在建,分佈在全市各個地方。
分公司的副經理帖木兒蓋達爾:“工資是盧布還是人民幣”
馬良玉:“盧布。
蓋達爾:“為什麼不能發入民幣
“這個將來可能會變化,不過現在還只能發盧布。對了,根據農業開發集團以往的慣例,每個員工每年都有帶薪假期,很長,如果你們是要去南邊度假,會有用盧布兌換人民幣的額度。這個額度,反
正是夠你們用了。
集團的蘇方經理古比雪夫是多年老司機了,他替馬良玉補充:“你們除了這張工資卡之外,我建議你們再辦張卡, 建設銀行或者工商銀行的,那樣用起來更方便,具體為什麼方便你們以後就會明白
的。哦對了,帶薪假期我們般都選擇北迴歸線以南的城市。
“這兒的人真是熱情好客,就是年紀都有點偏大,年輕人少。
“什麼年輕人少,誰沒有年輕時代呢啊”
羅圭、馬良玉、古比雪夫離開共青城市區,驅車10公裡來到利茨尼。這個小鎮是純農業村鎮,700多 名居民以前在這兒種玉米和土豆,農業開發集團打算在這裡建立蔬菜生産中心。
利茨尼鎮的居民熱烈歡迎中國朋友 行。土豆釀的土造伏特加一口杯下肚,馬良玉就摟著鎮長卡巴諾夫嘮開了。
“啊哈哈,就像你這樣嗎,唉,老伯,兩鬢蒼蒼+指黑呀。不過不是燒炭,而是倒騰這兒的黑土。”
卡巴諾夫:“我今年才三十八歲,你多大”
“三,三十三。”
“你看,咱們都是三十多歲不到四十歲,兄弟。”
“不過也是,在這冰天雪地的地方,太苦了,所以你三十八歲就那麼憔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