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章,為了生計,我們被迫超速發展(第2/4頁)
章節報錯
當然國營商店的售貨員還是比掄大錘的工人更具有吸引力,因為售貨員有“職務便利”。
蘇共中央當然也知道了這個”職務便利”是個啥,中央認為,這個職務便利之所以普遍存在無法禁絕,與社會服務人員的工資被定得太低有關系。把這部分人的工資提上去,可以在一定程度 上減少這種
現象,或者是在推行嚴明紀律的政策、禁止監守自盜的時候,能夠少一些阻力。
此外,還有一條不能不說的原因:蘇聯漲工資也有中國平均工資以及國民平均收入不斷上漲的壓力。
中國”1970年到1980年人均工資倍增”的計劃,在1976年就提前完成了。在十年前的中國,“月薪過百”還是少數精英工人和工程師才有的;而到1976年, 中專(是中專, 還不是大學生)畢業生在挑工
作的時候都會說“一個月還不過百你來我們這兒招什麼人呢
“工人的工資,也就是勞動力的價格,永遠不能無視供需對其的影響。或者說,在中國這樣一一個9億人口的國家,要想提高工人的工資,就必須增加就業崗位數量,不斷地增加。”
中國蘇聯中層經濟幹部的工作交流活動,蘇聯方由蘇聯國家計委副主席尼古拉尼基託維奇斯雲科夫率團,1977年1月抵達北京,中方與之交流的團長是顧準。雙方討論了今年蘇聯提出的部分職業
工資漲28、全國工資漲18的計劃時,顧準說了很長的一段話,實際上是表示蘇聯的這個政策在我們這兒是不會用的。
“增加就業崗位數量為什麼在中國成為一個持續的而且這麼重要的工作”名蘇聯幹部問。
顧準:“因為我們面對的是9億人口中的適齡勞動力。其實在建國之初我們一度考慮過另外的政策,其實也不用太複雜:很快就可以讓需要為6億人口提供就業崗位,變為為1.2億人口提供就業崗位,
這樣工作壓力是不是就小多了但最終毛主席和周總理認為,全中國的每一個人,每一個勞動人口,都有權利去城市,如果找到了合適的工作就在城市工作,找不到了就回去種地。
“年 薪80的農民有過上月薪80的日子的需求,月薪80的初級工也有將來領到月薪100、120的需求,這既是需求也是他們的正當權利。如果你對他們說,你是農村戶口,你一輩子就年薪80,這其實就
“所以前10年我
企業的工資一 直都很低。如果一 個城市的生産資料提供了1000個崗位,而城市裡也就1000左右的新增勞動力,那問題解決起來是很容易的,工人年薪兩千 點事都沒有,妥妥的工
人貴族。可實際上不是這樣。
“在城市裡有1000個新增勞動力的時候。還有五千個農民進了城
工廠不需要開年薪兩千,他開年薪一千也有大把人去幹,因為這五千個待就業人口以前的預期年收入是80塊。開年薪八百也行,開年
薪六百有些農民可能會猶豫了,因為他進城買滅車票還要花錢。”
“最後,在這樣的博弈下,我們那幾年就讓國企的工資維持在了很低的位置。那個時候,當把我們的平均工資透過彙率計算之後再一對比,和國外相比簡直低得嚇人。”
“當然,毫無疑問,這就給整個國家的産業發展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壓力,也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急迫性。”
“而且我還要說, 在前10年或者說前15年我們其實在很大程度上受益於中國農民固有的鄉土觀念,給就業的供需矛盾降壓了。在農村過日子雖然窮,可過的是我習慣的生活,城市太陌生了。很多人就
是這樣想的。否則湧入城市的人還會更多。
“到後來,生在共和國時期的新代公民成年,他們的觀念就與老一輩人不一樣了,他們不僅不害怕未知,反而對未知世界充滿了憧憬。1969年之後, 我們明顯感受到了這種人潮湧動帶來的巨大壓
力。他們要去城市。他們要工作。而我們必須給他們工作。
“這種工作必須是真實的工作,真實的收入。工資不是國家一道政令 就能硬提上去的,而是在供需以及所有條件都具備的情況下才可以增加的。
蘇聯勞動力儲備委員會的秘書盧卡紹夫,“我承認中國人口數字確實龐大,但在越來越強大的計算機的管理下,我想仍舊可以為9億人口安排下工作。比如ogas在列寧格勒的試執行就沒有就業方面的
煩惱,其實在ogas以前,蘇聯也能給每一位城市公民安排工作, 為什麼還是強調供需呢
顧準:“一套強大的計算機管理系統不會增加生産資料除了這套計算機系統本身是生産資料以及其他帶來的操作員等就業崗位之外。所謂的安排工作,其實並沒有增加就業崗位,只是字面意思上
的把人安排下去了而已。
“一個工廠,運轉起來滿打滿算的員額1000人,第二年你再往工廠裡安排200人,總共1200人,可工廠還是這個工廠。第三年再安排200人,1400人了, 你能說這個工廠增加了400人的就業崗位嗎”
“而1400人的工廠要維持下去,無外乎這樣的手段:把工人的實際工資降低,1400人 領的還是1000人的工資;或是把工廠上交的利潤降低比例,從55降到45或者更低,把該交的稅以某種理由給
個優惠少交或者不交。
“後一種方式看起來工廠裡面還是很和諧的,因為每一個工人的工資都沒有降低, 可在什麼地方會不和諧工廠的進步會停滯。因為你沒有足夠多的利潤去升級自己了。”
盧卡紹夫:“也就是說,必須不斷擴張工業規模,不斷打張生産資料總量,才會增加‘真正的就業崗位。那,這是不是說,實際上中國是為了滿足人民的就業需求而不得不被迫超速發展的&039;
顧準: ”這句話還真有點道理,我們是被迫超速發展,因為七十年代,也就是現在,是全世界都在超速發展的時期,在這個時代落後了一步,以後可能步步都落後....
第九十章,鋼鐵産量世界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