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戈爾巴喬夫辭職(第1/3頁)
章節報錯
第178章,戈爾巴喬夫辭職
“鑒於蘇維埃社會主義主權國家聯盟成立以來的情況,我宣佈辭去蘇聯主席的職務。”
1991年12月25日。
聯盟電視臺。
戈爾巴喬夫光光的腦門佔了四分之一個畫面。之所以腦門露出這麼大面積,是他在低頭念手中的稿子。
戈爾巴喬夫,辭職了。
1991年9月在聯盟院發表演講,1991年11月,戈爾巴喬夫受到多個共和國的批評,甚至聯盟院有不少各國代表準備了彈劾案要彈劾他,戈爾巴喬夫見這爛攤子實在沒法呆下去了,就辭職了。
努爾蘇丹納紮爾巴耶夫, 一個月前剛成為蘇聯副主席的哈薩克人,如無意外,他應該在1992年1月1 日宣誓就任蘇聯主席。
在此之前,納紮爾巴耶夫任哈薩克總理。他在哈薩克有很高的人望和支援度,1991年 下半年他有兩個選擇:參加哈薩克的主席選舉,基本上很穩;或者進軍莫斯科,這個不一定穩。
最終納紮爾巴耶夫決定:走,進城!
在蘇聯開裂、重組國家的新奧加廖沃程序中,納紮爾巴耶夫起的作用很大。這是近兩年蘇聯以及各共和國首腦的切身感受,以前蘇聯剛開裂的時候他們還沒有意識到。
納紮爾巴耶夫一方面以哈薩克為例,指出以前蘇聯的國家體制存在嚴重問題。另方面,又堅持各共和國應該有一一個更高層級的聯盟機構,不管叫蘇聯也好,叫獨聯體也好,都得有一個。
因為,如果不在一個國家或者國家聯盟內,各共和國就沒法結清歷史的欠賬。
當然也不是絕對無法結清,但那就會是國家和國家之間算賬了,可能算不下去。
還有可能發生更糟糕的事情:算著算著,這帳不想算了,打。 頓亂打下來,歷史的賬一點兒沒理清, 反而又背了新債。
比如現在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就在打。
而波三小則屬於分家之後算賬算不下去的,現在在等美國投資。而美國在等美聯儲改革。
納紮爾巴耶夫最終成為各共和國相對比較容易接受的蘇聯主席人選。
俄羅斯葉利欽絕對沒戲,他可是最正宗的俄羅斯本位主義者,所有共和國都反對他當蘇聯主席,包括烏克蘭和白俄羅斯。
自俄羅斯、烏克蘭的則各自有各自的本位主義。中亞諸國出來的人影響力還是小了些,不被大多數國家認可,哈薩克按理也算是蘇聯的“偏遠地區,但是納紮爾巴耶夫這個人此前大家都知道而且熟
悉,認為他可以比較好地平衡蘇聯各共和國的利益,所以聯盟院決定了,就你當主席吧。
“戈爾巴喬夫這個時候辭職,可惜了。如果他更有遠見一點, 就應該看清楚現在蘇聯已經度過了最困難的時期,不久之後蘇聯經濟就會從谷底回升。
“不要用這種角度和高度來評價個領導幹部或者政治家的選擇,普京。如果個人只是為了搶彩頭而執政方。各地片繁榮就志得意滿,不管這種繁榮是自己的施政舉措帶來的還是天上掉下來
的;國家搞得不好就哀嚎連連,死活不願出仕,當上官的也辭官不做,這樣的人是不會有太大成就的,因為他就沒有把這當做自己的事業去做。我也很不喜歡這樣的人。
是,我明白了,總督大人。”
朱鎔礎看著身邊的這個小跟班”,補了一句:“不過,戈爾巴喬夫主席確實欠缺一一些遠見性的思維。他還沒有意識到蘇聯已經看見了希望,過去幾年他的一些決定,也並非最好的選擇。
回到列寧格勒的普京,現在是列寧格勒經濟特區管理委員會的商務貿易主任。
列寧格勒特管會參照中國的真轄市、東德的經濟特區,並結合列寧格勒自身實際情況,逐步構建蘇聯特色的經濟特區制度。從1988年到1992年, 特管會逐步開展了列寧格勒國企的改造改制、工商立
法、公務員體系調整、社會保障制度建設等等工作。
,到現在列寧格勒的常住人口已經達到850萬人, 佔現在的俄羅斯人口的120,或者蘇聯總人口的130。此前列寧格勒的人口被國家計劃限制在600萬人。湧入列寧格勒的人口大多是為工作而來,其中
包括原居住在俄羅斯中東部地區的人口,甚至還有部分從莫斯科來的。
奔向列寧格勒的不僅是勞動者個人,還有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