蓋勒:“或許研究廣義相對論和行星演化的那幫人說的是正確的,我們不用刻意去尋找某一一個特定的系外行星,我們只需要知道這樣的系外行星在宇宙中很多、很多,這就夠了。”

南仁東:“他們都鼓搗出這樣的理論了 ”

蓋勒:“對,這還是你們浙江大學天體物理的那幫入推導的理論。

浙江大學的幾名青年教授分析fast以及其他射線望遠鏡的觀測資料總結出的理論,簡單地說就是“類地行星點都不稀奇,它幾乎是恆星演化的常見産物甚至是必然産物。”

以太陽系為例。其實太陽還有一個”前世”,顆在原位置的上古恆星。這顆上古太陽燒了幾十億年,聚變反應時間長了,不只有氫氦,還聚變産生了碳矽氣...直 到金這樣的重元素。

內部累積的重元素越來越多,然後上古太陽就爆炸了。

所有的物質在爆炸中拋酒出去,其中大部分後來又回落,重新聚成團形成現在的太陽,繼續聚變燃燒,但有一小部 分物質恰好旋轉速度合適,它們不會回落,就繞著這個新生的太陽一直旋轉,然

後慢慢相互吸引成為行星、小行星、衛星。

_這些星體的共同點是公轉軌道都在一個平面上,這是很自然的:它們繞太陽旋轉是因為上古太陽爆炸時就在旋轉。而冥王星、妊神星、鳥神星這些公轉軌道不在黃道平面上的矮行星,不是上古恆星

大爆炸的産物。”

上古 太陽爆炸時,原子量輕的元素被拋得最遠,所以海王星都是氫、氦、甲烷,氨和水,最內層的水星是個大鐵球。中間有一個“宜居帶”,上古太陽爆炸拋灑到這兒的元素比較豐富, 什麼都有點,就

會形成類似地球這樣的行星。

宇宙中到處都是像太陽這樣的爆炸過一次又重生的主序恆星,因此幾乎可以肯定宇宙中到處都有地球這樣的行星,只是人類技術沒達到,發現不了。其實把太陽系複制一份,放在1000光年外,人類

現在的天文觀測技術可能都觀測不到這個太陽有任何行星存在的證據。

....

南仁東:“如果按浙江大學的這個理論,那麼真實宇宙圖景就一點都不荒涼, 宇宙會是很擁擠的。

蓋勒:“誰知道呢,或許宇宙的真相就是很擁擠的,在宇宙中到處都是生命,甚至許多地方其實也誕生了智慧文明,甚至有的智慧文明幾十億年前就誕生、發展起來了,又在幾十億年前滅亡了。”

南仁東:“那這就進入費米悖論所糾結的話題上了。”

...

當國際天文學界在天眼”旁邊開發布會宣佈psr1257+12確認有行星時,新任貴州省委書記胡綿濤也來到平塘縣考察工作。

平塘以及周邊的經濟開發工作是要考察的,不過胡綿濤也安排了天時間來“天眼”這兒。

黨中央的幾代領導班子

從毛主席周總理到鄧主席,再到現在的江主席,都對現代的前沿科技很有了解。當然在科學家眼裡這些瞭解的程度屬於“知識普及“型,但就是這些曾及級的知識,其他國家的

毛主席很早就明白核物理、相對論是怎麼回事。鄧主席六十年代就會用計算機,現在退休了天天上網。

除了相對論,還有量子力學、凝聚態物理、分子生物學、基因技術、前沿材料研究.. ..中央領導全都能理解,在談及這些科技概念的時候,發言中總是總結提煉得非常精準。

但這沒有絲毫的違和感,大家都覺得是理所當然的。1989年國慶慶典上江三工說“中國將繼續引領世界科技革命的潮流,.... 創造一 個持久和平和共同繁榮的未來前景“這句話的時候非常自然,因為中國就是在引領世界科技革命的潮流。

引領世界科技,所以才能讓中國現在穩穩地處於世界坐二望一的位置, 並且未來的經濟總量超過美國幾乎已是板上釘釘的事。

這可能是四大發明以來,中國重新在世界範圍內引領世界科技革命的潮流。

把話題繞回來,中央領導都對高新科技瞭如指掌,地方的領導幹部也要在這方面看齊啊。

蓋勒:“人類研究天文學的目的,曾經是很實際的並且是直接為生産和生活服務的:制定歷法。不過現在的天文學是理論物理學的一個分支,它越來越靠近廣義相對論和宇宙學。”

“至於我們現在為什麼研究天文學,這個問題我的回答是,這跟研究歷史相似,都是滿足人類的求知慾。瞭解宇宙,從而瞭解我們的過去,甚至未來。”

南仁東:“我補充點,在古代天文學制定歷法和現代天文學瞭解宇宙之間,有一一個時期,天文學還曾改變了人類的價值觀。

胡綿濤:“這說的是中世紀關於地心說和日心說的爭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