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金:“它們,這些輻射源,不是一一個無限小的點,應該是一種空間結構。稍等。

霍金使用他輪椅上帶的小型pc機演算,算了一會兒說道:“如果粗略的計算沒有出現大的差錯,這種空間結構是個尺度10萬公裡左右的不規則三維立體形狀。。

吳顯之:“根據什麼理論計算出來的你又寫了新論文了”

霍金:“不是我的論文,是艾哈邁德阿姆黑利和丹尼爾哈洛闡述的一種理論,黑洞的時空孤島。”

吳顯之:“那就有點可怕了,左邊的這一串泡泡不久前掠過 了地球。”

霍金:“這些泡泡並非黑洞本體,只是黑洞運動時的某種遺留痕跡。. .. .吳, 你是怎麼知道它們曾掠過地球的’

吳顯之:“我心算了一下,得出了這個結論。”

霍金:“你真是鑽石級的輔助,二十年前應該讓劍橋大學把你扣押起來的,這樣你就可以一直當我的助手了。”

在一旁看了很久的錢學森發話了:“吳顯之,這地球圍著太陽轉,太陽圍著銀河系轉,銀河系本身也在運動,它和本星系團、本超星系團在宇宙中也有運動速度...你是怎麼心算出來地球的執行軌跡

吳顯之:“這些運動規律在我腦子裡都記下來了。我拿計算機模型做一下示例啊。 .. .現在地球的位置在這。.... 它是這麼運動的。

“我們倒推回去,1949年9、10月份的時候地球在這,這一串泡泡當中有一顆的位置也在這, 重合了。”

“然後是1959年,地球的位置在這,撞上了第二顆泡泡。

“然後是1969年10月,地球的位置在這,撞上了第三顆泡泡。

錢學森:“我們... .地球...吃這麼多泡泡。

霍金:“不必擔心,我說過它只是黑洞在幾千萬甚至幾億年前劃過的痕跡,不是黑洞本體,極其微弱的輻射甚至最精密的儀器也無法探測到,除非把儀器發射到深..更不會對人的健康構成影響。

吳顯之:“只可惜就這三顆泡泡了。這一串泡泡的第四顆沒有撞上地球,最近的時候距離地球5500萬公裡。”

錢學森:“這個星圖挺有意思的,網上能下載嗎

吳顯之:“能啊, 就在中科大物理中心的ftp裡。

....

中南海。

蔣築英急步走進小屋:“老錢,你一一個神神秘秘的電話把我從天津拽回來了,事情很嚴重嗎 ”

錢學森:“不一定是嚴重,但很可能比較重大。看到那臺伺服器沒有,北電算力最強的商用機,我們可能要拿它驗證一個東西。不過在開動計算機之前,你先看看我寫的。

蔣築英接過錢學森的筆記本,上面用極其潦草的字跡記下了他和霍金、吳顯之在中科大聊的以及在吳顯之辦公室裡演示的東西。

根據吳顯之的現場心算,這種不明空間結構三次與地球的位置重合,重合的時間1949、1959、 1969年, 錢學森拖了臺伺服器到中南海的小屋,就是要再做精確的計算。

這種不明空間結構是什麼霍金和吳顯之現場頭腦風暴了半天,做了各種猜想,但那是他們兩個人的猜想。現在錢學森懷疑,這種空間結構是公文包穿越的原因。

所以錢學森才一定要做精確的計算。

蔣築英放下小本子:“好家夥,我們不經意間接近了答案真相啊。

錢學森:“還不一定呢,把時間算精確一點才能確定。”

蔣築英程式設計比錢學森熟練,事情主要由蔣築英動手。在推算的時候蔣築英又提出,既然是回溯過去四十年的地球軌道,這是”已發生” 的事件,那不如呼叫天文觀測記錄,不用伺服器嗡嗡嗡地跑cpu

了,而且天文觀測記錄可能比伺服器數值運算n體運動更準確。

於是又搜羅了一通天文觀測記錄,匯入中南海小屋裡的伺服器。

蔣築英:“第一個空間結構在1949年9月30日,北京時間的傍晚接觸地球。按霍金所說的,我們簡單粗暴地把這個空間結構簡化為個直徑10萬公裡的虛空球形,那麼它接觸地球是在9月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