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出大事了,有人要搞新和聯勝(第1/3頁)
章節報錯
第149章,出大事了,有人要搞新和聯勝
蘇爾坦親王在中國取得了進展,當然這是中美沙特三方相互協調和暗地協商的結果。蘇爾坦親王回報“可行,能買”, 法赫德國王的波音747馬上就來了。
買中程彈道導彈這種天大事,外交大臣當然規格就不夠高了,沙特國王要親自來。
現在伊拉克和伊朗都有彈道導彈,而且都是飛毛腿系的。
伊拉克從蘇聯進口的原裝飛毛腿,自己改成侯賽因,射程700公裡。
伊朗和蘇聯關系很差,但是伊朗從利比亞搞到了20部導彈發射車和30多枚導彈,這是卡紮菲問蘇聯要來的援助,但卡紮菲自己又覺得飛毛腿沒啥用。除此之外伊朗還從朝鮮搞到了幾十枚r11a (飛
毛腿a)。因為巴格達距離兩伊邊境不太遠,伊朗用300公裡射程的原版飛毛腿就能打到巴格達。
上面所有的這些各種各樣的飛毛腿,只要沙特的東風9到手,就都是土雞瓦狗了。
這就是法赫德國王親自飛來中國簽約的原因。
“我們購買18輛發射車、36枚導彈,這個數字是高層協商確認的,但是我有一個問題,導彈部隊需要訓練,至少每年要發射一枚導彈給部隊人員提供訓練環境,36年後我們的導彈就全作為訓練彈打完
了。這個問題得解決。
法赫德隨專機帶來了十幾人的團隊,都是沙特國防部和總參謀部的人,其中艾哈邁德上校看起來是比較懂行,他問了這個問題。
36枚導彈是中美在後臺協商之後給沙特的數字,少了沙特覺得沒啥作用,多了大家都不放心。
中方:“這36枚導彈 是說,你們的導彈部隊保有的實戰導彈數量是36枚,訓練彈不在此列。你們的導彈旅下轄3個導彈營,可以每年打一枚導彈作為訓練,打掉之後我們隨補,讓你們一直保有36枚導
艾哈邁德上校點頭表示這個方案可以接受,接下來他的問題是:“東風9的圓機率 偏差應該遠不到300米吧。”
中方:“這個也是各方協商之後確定下來的效能。”
艾哈邁德: ”我瞭解這背後的協商流程,但是,如果我們雙方不聲張的話,可以小小地額外增加一點準確度嗎我們加3億美元。”
中方幾位談判小組成員都把目光投向法赫德國王。
法赫德:“只不過3億美元而已,這不需要問我,上校有權做出加錢決定。
中方成員: ....
法赫德國王真就把加錢的決定權給了艾哈邁德上校為首的談判小組,他只在第一天上午出席了談判會,下午就顛兒去遊覽長城了。
艾哈邁德上校和中方就各種軍購細節反複磋商,反複加錢,最終確定了這筆軍購合同。
沙特的這個導彈旅作戰入員282人,在中方的建議下這282名官兵全由沙特公民組成。這些人就是負責開八輪車、按發射按鈕之類的活計。除此之外,導彈旅有編制1100人的基地、後勤、維修保障人
員,這些人可以聘請巴基斯坦僱傭兵。
在僱傭兵之外,中方還在沙特開設一個蘭州煙花爆竹公司,可能會有 兩百人,這些僱員與巴基斯坦僱傭兵一道,指導他們完成導彈、發射車、配屬系統的維護保養升級等技術工作。
說到升級,這36枚導彈贈送(有償的)終身維護升級服務。導彈全身上下的零件都可以換,除了導彈底板,也就是嵌著固體發動機噴口的那塊合金鋼板。這塊鋼板打了序列號的鋼印,表明這是出廠
的第幾枚導彈,不能換。
艾哈邁德上校提出的“再額外增加一點準確度”的要求,就安排在第一次維護升級的時候進行, 換個慣性制導平臺的事而已。
在國際社會眼中,伊朗和伊拉克的這場戰爭已經陷入僵局,伊拉克死了20萬人、伊朗死30萬人,七年過去,兩個國家的邊界沒太大的變化。
至1987年8月,伊朗和伊拉克兩國用在對外軍購上的錢已經達到1000億美元,這倒是有力支撐了國際軍火市場。
但軍購回來的武器仍然對戰爭局勢沒有什麼明顯的變化。
伊朗購買了中國的f4戰鬥機、殲轟7戰鬥轟炸機,後者還能掛載中國産的空艦導彈。上個月 伊朗空軍的殲轟7飛出波斯灣,意圖對穿梭航行的油輪下手的時候被遼沈”號起飛的殲14h攔截驅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