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與邁克華萊士談笑風生(第2/3頁)
章節報錯
統製造業甚至農業的投資額顯得不足。
換句話說就是,又快到經濟危機的時候了。
幾十年前,凱恩斯已經總結出來了經濟危機的基本應對招法:印錢。
向市場投入新的貨幣,這樣因生産相對過剩而卡死停擺的經濟就會重新運轉起來。企業主得到了錢,可以繼續購買原料購買勞動力開工生産;工人得到了工作並可能獲得消費貸,又重新有了消費能
力。等過段時間,新的生産相對過剩又累積得很高的時候,就再印一批錢。
印出來的錢不管以什麼方式投放出去,都對緩釋經濟危機症狀有效。
印出來的錢購買政府發行的國債,也就是交給政府,政府用於啟動公共性質的基建專案,這叫做凱恩斯主義或新凱恩斯主義。
印出來的錢作為貸款,雨露均霑借給企業主和個人,這叫做自由主義或新自由主義。
把印出來的錢拿到曼哈頓的樓頂往下撒,也對緩解經濟危機有效。但 般我們把這種人叫做張麻子。
1987年12月31日,格林斯潘宣佈了美聯儲量化寬松的決定; 1月份,新增的貸款額度陸續發放到各個銀行。各銀行則因為早早得到了訊息,自1月1日起就開始受理新輪的貸款申請。
然...到了2月份,五大湖區的各個公司企業依舊是全面錢荒,因為錢荒的時間已經持續很長了,工廠開始一家一家地倒閉。
這就比較糟糕了,可實際上這很好理解。大家都看好網際網路,傳統製造企業也不例外。福特就算拿到了貸款,他也會去拿給ford 燒,而不是採購原料重新組織生産。造輛小汽車才幾百美元的利
潤,要是把ford燒起來了,那可是幾倍十幾倍的收益。
五大湖區這時候還不能說是鐵鏽帶,這兒每年還出産600多萬輛汽車呢。
還有幾百萬産業工人呢。
格林斯潘、美國財政部、裡根,此時都不約而同地”啊哦”一聲。
其實剛剛過去的1987年,美國經濟增速是很高的,現在被經濟學家和媒體稱為”網際網路繁榮”。
進入“網際網路繁榮”的國家是中國、美國、日本、西德,總之是gdp排名前10的那幾個國家。這些國家要麼國內已經完全工業化,網際網路概念一引入就能帶來新的經濟增長點;要麼就是中國,中國還
在鋪開工業化和基礎建設,但中國在技術上引領網際網路發展的方向。
1987年,美國gdp從4.65萬億美元增長到5.07萬億美元,增幅高達9,這是很多年沒出現過的盛況了。要知道1987年美國並沒有明顯的貨幣放水和通脹。
較高的增長率也讓美國有了點信心,看來中國gdp總量想要超過美國,沒那麼容易。
中國1987年的gdp是從11.87萬億人民幣漲到1.1。人民幣的彙率是3.12人民幣兌換1美元,也就是摺合4.3萬億美元,相當於美國gdp的84。
反正就差這麼一點,但是要趕上美國,在正常情況下大概還是得幾年。
而且大家都知道,中國人口是美國的4倍,就算兩國gdp持平,中國的人均gdp也只是美國的14。中國的發展還是任重道遠(有很大的空間和潛力)的。
7~8之間。
1987年的世界第三經濟大國日本,由於彙率問題,gpd神經病一般地狂跳,前年是1.4萬億美元,去年是2. 1萬億美元,今年是2.6萬億美元。但是如果以日元計價的話,去年日本的真實增長率大概在
“江主席,你反複強調中國現在的人均gdp只有美國的15,即使若幹年後中美gdp持平,中國的人均gdp也只是美國的四分之。但實際上我們不能這麼看問題。
邁克華萊士,美國新聞記者、主持人,經過近一年的申請,終於獲得了採訪江三工45分鐘的機會。在這次採訪中,華萊士不同意江主席剛才的說法,認為這太謙虛了。
“去年發生了具有標誌性意義的件事,中國的gdp總量佔世界的百分比,和中國的人口占世界的百分比基本持平。也就是說,現在中國的人均gdp就是世界的人均gdp。江主席,您現在不應該說‘中國雖然體量大,但並不富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