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廢鋼時代(第1/3頁)
章節報錯
第130章,廢鋼時代
“蔣主任,我的這篇財經文章投出去,雜志說暫時不宜發表。後來我又反複地問為什麼不宜發表,雜志說就算能發表吧,可現在版面論文排滿了,兩年以後才輪的上。”
“可這篇論文是對現在華爾街以及國內網際網路概念股炒作情況的分析,時效性很強,兩年以後才發表,那就沒有什麼意義了。”
“所以我想請您看看文章,到底是哪個地方不適合發....
蔣築英面前的人是趙鴻鏗,上財的青 教及上海財經證券協會的高階分析師。
“趙老師,先別急。你投的是頂刊,他們選擇論文有自己的標準,除此之外,你是財經證券協會的分析師,你表達的觀點會對整個證券投資市場産生影響,所以他們謹慎一一些也是正常的。”
趙鴻鏗:“可以前我投的論文雜志都沒怎麼過問。”
“我還是先看看文章吧。是關於網際網路和數字經濟的吧
蔣築英開啟趙鴻鏗的論文。
《網際網路泡沫:資訊科技及網際網路相關的投機與風險》
咦這個趙鴻鏗,有點兒想法啊。
怪不得論文被拒了。
肯定是李強幹的。李強現在是國內學術期刊包括社科和自然科學期刊的委員會主任委員,這是他退休後唯一繼續擔任的職務。此類論文肯定是李強打過招呼了,編委會看見後都會打上“延緩發
表”的戳。
1984年江三工的“國家資訊高速公路“講話讓網際網路開始引起全世界公眾的注意,緊接著中國在三個月內閃電般地推出了一整套的網際網路工具:光纖數字網路幹道;從28.8k貓到sdn在內的各種網路
連線方案;階躍式進步的32點陣圖形作業系統;通用的瀏覽器和協議;各種基礎工具軟體。還沒到1985年元旦,網際網路風潮就在全球排名前幾名的經濟體中流行起來。
美國科技界和投資界敏銳地意識到了網際網路這個東西是不是科技革命不好說,但很可能是一次産業革命。明白這一點後,立即就有無數的企業和投資公司奮不顧身地撲向網際網路。
到1985年下半年,網際網路的影響已經不僅限於納斯達克了,對大部分美國的.上市公司而言,一個公開的網站已成為必需品,沒有公開網站的公司人們會懷疑”連網際網路都沒摸到的公司競然也能
在股市待著”。
到錢的人。
對於企業,最目光短淺的人也能看見b2b的前景,青年人則看見網際網路具有免費出版及即時世界性資訊等特性,大家都認為這種以網際網路為基礎的新商業模型將會興起,並期望成為首批以新模式賺
在華爾街和紐交所,網際網路經濟最熱門的三個詞是“網路基建”、“網際網路工具軟體”、“入口網站”。
在1985年,華爾街的風險投資家目睹網際網路公司股價的創紀錄上漲,故而出手更快,不再像往常一般地謹小慎微, 只要有人能對投資者講一個以前沒聽過的故事, 錢就投出去了。
這不很正常嗎,這是網際網路!中關村也是這樣幹的!
趙鴻鏗的論文對這種投機的風險性給出了非常嚴峻的評估結論。
者。
他認為,當前網際網路經濟中,大多數網際網路概念的提出者並不是善於經營的企業家,大部分人缺乏切實可行的計劃和管理能力,只是由於新穎的“.”” &039;概念的創意,就能吸引華爾街的投資
這種網際網路經濟還有個根本缺陷:大量公司在相同的領域均有著相同的商業計劃, 就是透過網路效應來壟斷, 很顯然,即便計劃再好, 每一板塊的勝出者 都只會有個,因此大部分有著相同商業
計劃的公司將會失敗。實際上,許多板塊甚至連支援一家獨大的能力都沒有。
除此之外,美國的網際網路産業還有一種奇怪的現象:大手大腳揮霍無度。“利潤預期極高”“盈利點肯定會到來”的心態,加上“西方從未在新經濟體競爭中失敗過“的自信,使得部分公司內部開鎖大手太
腳,比如精心訂制商業設施,為員工提供豪華假期等等。一家c101nove.bs檔半小時的黃金時段節目秀,在播出節目的半小時當中,就送出了總計價值1000萬美元的獎品給互動參
與者。
趙鴻鏗還認為,這種現象在華爾街很普遍,在中國的投資市場中也同樣存在,尤其需要注意。這就是他寫這篇文章的目的。
蔣築英:“一個規範的網際網路企業商業模型依賴於持續的網路效應,以長期淨虧損經營來獲得市場份額為代價。網際網路公司的生存依賴於盡快地擴充套件客戶群,即便這會産生巨量年損。這確實是一項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