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中國能不能出高價買油

油沙特帶起的這一波石油增産節奏,讓中國消耗石油較高的産業一下子”解綁”,蓬勃發展起來。以乙烯為主的石油化工行業成本隨著油價下跌而跌迅速降低。

另一方面,雖然羅中石油公司控股的油田每年能産出3億噸原油,但波斯灣幾個國家這一波增産,中資油田已經無法對沖了,這些油霸國的産能太可怕了。

在1984年下半年,沙特每天只出口400萬桶石油。1985年3月份, 沙特的日均石油出口量變成600萬桶;到4月份,沙特在4月的前10天每天出口750萬桶石油。

當原油價格跌破20美元桶,又繼續下行到16.5~17美元桶的時候,蘇聯開始著急。

這意味著蘇聯的石油出口收入會從每年250億美元削減到170億美元。而蘇聯的外彙近幾年是連做到收支平衡都很難了,收入一下少 了80億美元,那是要命的。

從去年11月裡根當選後,蘇聯報紙的花邊欄目不間歇的“演員當上美國總統啦”之類的調侃段子漸漸消失無蹤,《真理報》 頭版開始宣揚蘇聯豐富的礦藏和自然資源,黃金、西遊金屬、鑽石、西伯利

亞一望無際的林木等等;《訊息報》 則側重介紹蘇聯發達的生産力以及豐富的産品。

身體已非常不好的蘇聯外交部長葛羅米柯又出發了。4月10日,他乘專機飛到北京與中方會面。

在與外交部長吳學前會面時,葛羅米柯只簡單寒暄了幾句就直入主題:

“中國能否繼續保持原先的價格,從蘇聯進口石油”

...

中國去年從蘇聯進口了3500萬噸石油,今年計劃進口的石油是4000萬噸。

在中國的石油進口總量中,蘇聯石油點比20略多點的樣子,當然從單國家來說,還是從蘇聯買的石油最多。蘇聯石油主要是它的主産區到中國不方便,從喀山到新疆要極長的輸油管,而且油

管還經過寒區。中國進口石油主要是從更靠近中國邊境線的蘇聯遠東以及哈薩克的油田,就近鋪設管道進口。

之前簽訂的石油出口協議,中國從蘇聯買油的價格是26美元桶,這其實已經多給了 兩美元桶的“友情費用了。

(蘇聯的原油品質只能說中等偏上,國際市場的原油期貨是以北海輕質油為基準的,石油品質如果達不到北海輕質油的水準,就沒有那麼高的價)

如果按現在國際原油期貨的平均價,今後中國從蘇聯進口石油,應該降到16~17美元桶的水準。

現在葛羅米柯提出中國能否按老價格買石油,說白了就是蘇聯想多收點外彙。

4000萬噸是多少呢..就是如果繼續堅持原價,未來中國要多給蘇聯25億美元。

對葛羅米柯提出的這個要求,吳學前只能搖頭:“我無法做這個決定,此事必須提交政治局審議。

葛羅米柯:“吳外長,您就是新一屆的政治局常委成員。”

吳學前:“這件事牽涉的金額太大了,不是我一個人、甚至也不是常委會就能決定的。甚至,恐怕政治局審議之後內部意見是認可,也不能就這麼做決定,還要提交人大常委會。”

葛羅米柯於是晾在友誼賓館一天。

4月13日,吳學前再次與葛羅米柯會談,也是直入主題,吳學前告訴他中央開會討論的結果:這事恐怕不行。

”我們1985年進口的石油是去年簽署的合同,況且到現在已經執行四個月了,因此1985年我們會按之前合同簽署的價格進口; 1986年進口原油計劃會在今年下半年制定,屆時我們兩國的談判也如以

往的規矩,按簽約前兩個月的石油期貨均價為基準。

吳學前準確表達這個意思之後,轉換語氣對葛羅米柯說道:“因此現在的原油價格也不定就是我們簽1986年石油進出口合同時的價格,切可期。”

葛羅米柯搖搖頭:嘆氣。他來中國之前,石油工業部的專家和官員來給他支過招。這些專家表示原油價格被歐佩克增産這麼一棒子打下去之後,短時間是起不來了。現在17美元桶就著急是吧,下半

年可能更低!蘇聯石油專家的預測是會跌到14美元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