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地的院牆要做成防撞的,100噸大卡車撞過來都撞不塌;基地外的道路一定要繞三 個彎才能接近大門;基地入口和基地內主要道路都要裝可升隆的阻釘,車輛強闖100爆胎;基地內建設減緩沖擊

波傷害的隔離帶;最重要的是在基地正門擺一一門自動控制的單管37毫米炮,配延時半穿甲榴彈。這玩意兒對車輛的”停止作用”很好,發現情況不對就給卡車當頭來一梭子10發炮彈, 般來說車頭都能被

打爛。

維和行動處處長:“r朱, 這不是防自殺襲擊基地方案的問題,我們期待的是中國加入駐黎巴嫩的維和行動當中。”

中國代表:“在去年安理會關於黎巴嫩和平問題的決議上,中國投了棄權票。黎巴嫩的問題是當今阿以問題的熱點,黎巴嫩的沖突背後涉及多個中東國家,在理清中東問題的政治脈絡之前,聯合國對

該地區的維和行動是存在風險的,井且有可能激化該地區派別之間的矛盾。

“這是當時中方所持的立場,這一立場今天仍舊沒有變化。

維和行動處處長:“謝爾蓋齊卡柳克團長,請問蘇聯對黎巴嫩的維和任務,能否給予實質性的支援”

蘇聯駐聯合國安理會代表齊卡柳克不慌不忙,先聽維和部隊官員說,然後專注地聽耳機裡的同聲傳譯,聽完之後才回答道:“蘇聯對中東問題予以一貫的關注, 敘利亞自1973年以來持續的國內和平環

境就是在蘇聯的主導和援助下達成的。蘇聯致力於該地區的長久和平、制止戰爭和民族仇殺。對於黎巴嫩現在的局勢,蘇聯也持有同樣的觀點。

“維護世界和平是一一個需要進行最複雜的抉擇、在各種對立力量和矛盾當中協調的藝術。蘇聯希望黎巴嫩、以色列、巴勒斯坦以及所有相關國家,能更現實地看待事物。承認各國和各勢力之間業已形成的軍事態勢,客觀上有助於讓中東地區回歸和平。”

“蘇聯是否參加黎巴嫩的維和任務,這一話題是 個開放性的話題。蘇聯將對這一問題進行慎重的考慮。”

齊卡柳克這一大堆話,核心意思是:蘇聯不反對向黎巴嫩派遣蘇軍,但這是一個“開放性的話題” ,也就是讓各國自己考慮。

以色列會同意蘇聯軍隊進入到黎巴嫩嗎這可是和以色列接壤的小國,坦克半箱油就能從黎巴嫩直沖特拉維夫。

黎巴嫩會同意蘇軍進入嗎如果蘇聯人來了不走怎麼辦

巴勒斯坦的意見呢

最後一點如果你們真的想讓蘇軍參與進來,你們願意付出什麼代價

以色列反對蘇軍成為維和部隊進入黎巴嫩。

理由果然如其他國家所料, 以色列表示蘇聯在1973年的中東戰爭中向埃及、敘利亞提供了大批軍援,除此之外還有幾百人的軍事顧問團。這些軍事顧問團中的“飛行員在戰前曾違規駕駛埃及空軍的戰

機與以色列發生空戰。還被以軍打了個2: 0。

黎巴嫩也反對蘇軍維和部隊進駐,因為蘇聯支援的敘利亞軍隊時不時就越境進入黎巴嫩北部,維持那裡的治安。

在黎巴嫩增派維和部隊的事情,由於中國不想去、蘇聯大家不歡迎,其他國家看到一個炸彈滅掉一個海軍陸戰營全都慫了, 沒一個敢出兵,也只能硬撐著在那裡做象徵性的駐軍。

但是貝魯特軍營自殺爆炸事件也的確影響太大,現在是美國施加了外交壓力:巴勒斯坦人與黎巴嫩長槍黨之間的戰爭必須停止,以色列也必須盡早從南黎巴嫩撒軍。

但是,美國人沒想到的是,巴勒斯坦人之間也能掐起來,而且是一場戰鬥死傷幾千人。

內訌發生在黎巴嫩境內一個叫的黎波裡的小鎮(不是利比亞首都), 巴勒斯坦解放組織“法塔赫”領袖阿拉法特在此停留時,突然遭到武裝襲擊。襲擊者是反法塔赫的巴勒斯坦人民解放陣線、巴勒斯坦

解放軍、“阿斯薩伊卡”組織,總共超過萬人,而法塔赫在此只有4500人。

據說在進攻方還包含有敘利亞陸軍的特種部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