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專心攀科技樹

蘇聯。斯維爾德洛夫斯克附近。

“轟隆! ! !”

在兩座不太高的丘陵之間爆出巨大的火球,一座依山而建的四層建築被炸得支離破碎。橘紅色的火球向上升騰,形成類似原子彈爆炸的紅黑蘑菇雲,在山丘上方5、6百米的高度緩緩綻放。

rd170火箭發動機地面試車又失敗了。

工作人員一臉的平常心,嫻熟地切斷燃料管路、滅火,善後。在兩公裡外的另一處山丘, 半山坡早就建成的四層建築看來是該提前啟用了。

能源號火箭的殼體在1981年就開始進行強度測試,能源號的主發動機一機子級安裝的rd170, 從1977年到1983年, 直在進行艱苦的技術攻關。

的3.5倍。

研製很艱苦的主要原因是rd 170的效能過於逆天。它的單發推力740噸,比土星五號上面的f1發動機還大;海平面比沖309秒,頂著了液氧煤油發動機的天花板;燃燒室壓力24.5兆帕,是f1發動機

技術引數太高那肯定就有很多瓶頸等著解決。

所以,發動機地面試車的一點小挫折也在蘇聯航天部門的計算之內。這次炸掉了一臺 發動機,連帶著摧毀試車臺也沒關系,試車臺有備用的。火箭的首發時間計劃是1986~1987年,也來得及。

中美蘇三國聯合進行龐大的載人火星太空計劃,加上中美太空梭先後投入使用的刺激,讓蘇聯更加堅定了在航天領域投入資源的決心。反正這資源屬于軍事工業使用的,不投入航天領域變成火箭

就會變成坦克大炮,算一算還是 變成火箭好點,有社會效益和實際效益。

能源號 的總師鮑裡斯古巴諾夫與龍樂豪交流的時候自信滿滿地說,能源號能在1987年上半年進行首次發射,如果成功,搭載暴風雪太空梭的首飛會在1988年。 這個計劃到現在為止進展正常。只

要蘇聯還存在,這個計劃就會實現。

西安附近。

“嘩啦一”

在淨高四十米的巨型建築內,一枚半 截子的火箭裂開了,裡面的液體嘩嘩奔湧而出,澆到實驗室的地板上。

沒事兒,這枚火箭的燃料艙灌注的是水。長徵10運載火箭的第一級在這個全尺寸 結構實驗室進行強度測試,毫無意外地,測試失敗了。灌注了液體的第一級在模擬火箭 發射時的震動和加速度時沒撐

過去,碎裂+垮塌。

結構主任彭傑權打電話:“龍老闆,第二次方案的測試失敗了。”

龍樂豪:“失敗了就換一個。上第三方案。”

彭傑權:“龍老闆,我們只有兩個方案是成套的,第三第四第五現在都只是個構想。”

“那就從你們的3、4、 5、 6方案裡面挑選最有可能成功的,升格,把他做成成套的。不用解釋什麼,也別找我諮詢,你是結構部的主任,切你全權決定。就算你最後試驗成功的方案是用毛竹做的火

箭殼體,只要它指標達標,我就在長徵10上面用毛竹。

彭傑權: ...

、長徵:10; 是錢學森指定的“第一級複用”的發展方向設計的全新低成本運載火箭方案。錢學森對長徵10的要求只有2條:在回收複用模式下發射,近地軌道運力不低於15.5噸(天梭太空梭的重

前一條還好說,後一條...

龍樂豪召集手下7個部門的主任開會商量如何摳成本,彭傑權負責的箭體結構方面也領了任務。為了達到降低成本的目的,彭傑權決定對火箭殼體的等網格結構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