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我們的目標是:發射衛星價格打五折(第2/3頁)
章節報錯
“除了基本的科學研究功能,國際空間站還擔負著更加重大的使命,這就是為人類的深空探測載人登陸火星 計劃提供技術驗證和支援。
“為什麼國際空間站要設計為相對比較複雜和沉重的桁架式結構,而不是天宮3這樣的結構,這是國際空間站實在太大了,無論是尺度還是450600噸的總重量都超出了目前航天結構材料所允許的上限。”
“桁架式結構還會帶來另一個優點, 那就是國際空間站會具有很長的壽命,預期它能經過0年。
。所以我不但堅持國際空間站應該完工,而且國際空間站應該建設到第二期工程,直至形成600噸的完全結構體。第二期工程將驗證載人登陸火星計劃中的遠徵飛船的關鍵裝置,這是我們現在最大的期待。
“
錢學森的講話把關於國際空間站的爭議暫時壓了下去。
1983年底到1984年初,三艙搭建的“工棚”完工,1984年6月到1986年就是國際空間站一期工程的密集施工時間段,兩年之內美國太空梭要飛610個架次,工棚裡常駐宇航員,每天儲艙太空行走叮叮
當當幹活,蘇聯和中國各要進行6次艙室發射,把450噸的物質送入近地軌道。
再然後,大約在1988年,二期工程開建,再向太空送1 50噸物質。
國際空間站被媒體稱為“千億怪獸”,的確如此,這東西如果把600噸的完全體全部建成,總耗資1077億美元。其中美國650億美元,中國200多億,蘇聯200多億。
由此又帶來了另一個讓美國國會議員痛罵不已的問題: nasa在 國際空間站中負責的工作也就是40左右,為什麼nasa的預算卻佔整個工程總預算的60
對這個問題nasa無言以對。
美國在1982年進行了62次航天發射,1983年計 劃的航天發射次數是59次,數量稍有減少,但包含3次太空梭發射,這太空梭可比運載火箭大好幾倍,一發 上天的花費頂10次衛星發射。
蘇聯去年的航天發射是60次,今年計劃62次。
中國1982年進行了4年計劃45次。
中國的43次航天發射中包含10次對外衛星發射服務,其中給歐洲發射了6枚衛星,給日本發射了一枚,印尼一枚,巴西一枚,非洲國家聯盟枚。
1982年全年,世界的跨國商業衛星”委託發射“業務一共1單都是美國搶下來的,由nasa替歐洲發射衛星。
不要問為什麼歐洲只給美國老大3個衛星發射單子,而應該問”為什麼美國竟然拿走了3個發射委託業務”。
去年西歐各國發射了11枚衛星,阿裡亞娜發射兩枚,9枚交給國外,讓美國發射3枚衛星已經是很尊重老大的表現了。因為中國的航天發射報價只有美國的60。
“中國
國的航天發射費用並非惡意壓價,我們的衛星製造和衛星發射服務都是賺錢的。 中國的航天産業做到低廉成本在於我們有成熟高效的産業鏈,在於我們有領先的核心技術,在於我們有著純粹為和
平使用太空為目的制定的長期發展規劃。
任新民與歐空局的官員哈勒納斯魯在海南島座談交流。
歐空局的阿裡亞娜一1運載火箭現在總算是進入正常狀態,可靠性比較高了,但由於現在的衛星普遍大型化,阿裡亞娜1根本發射不了,最終還是得由中國代發。
除此之外,阿裡亞娜的發射入軌成本也高於中國的長徵4和長徵4捆綁型。
歐空局現在的工作是設計阿裡亞娜2、3、4, 他們的想法是從中國和美國買點兒專利,把捆綁式構型給搞定,這樣至少能發射稍微大一點的同步衛星。
現在的第一級捆綁式運載火箭中,蘇聯聯盟號火箭是發射次數最多的,成功率最高的是長4捆。長4捆至今為止,十幾年沒失敗過。
對哈勒.納斯魯提出的這個要求,中國表示可以。只要歐空局錢到位,中國可以幫助歐洲把捆綁式構型給搞定。
“不過我們還是重申,航天發射也應該遵循自由市場和自由貿易原則,歐洲國家,我是說歐共體之內的國家,如果有發射衛星的需求,他應該是可以在國際市場上自由選擇發射廠家的,你們不能摁著
他們說一定要用阿裡亞娜發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