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這是一條通往可卡因的光輝道路

“格瓦拉,來智利!”

聖地亞哥街頭遊行民眾打出的標語。

在烏拉圭首都蒙得維的亞,遊行民眾的口號則是:

“格瓦拉,先來我們這裡!

智利現在的皮大帥就不用說了。烏拉圭,這個阿根廷東邊的隔壁鄰居國家,現在也在軍政府統治之下。

烏拉圭和阿根廷其實有幾分相似。兩國都是農牧業發達的國家(雖然 烏拉圭面積小點), 這就意味著發展的上限很高。20世紀初到一戰這段時間,美國資本向南美輸出,同時歐洲的戰爭危機導致資

本外流,烏拉圭和阿根廷接納了歐洲和美國的巨額投資, 度成為當時世界最發達、生活水準最高的國家之一。

但二戰以後,烏拉圭也和阿根廷一樣, 經濟慢慢下滑,在世界經濟排名中的相對名次下降。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也大致一 樣。

1973年,烏拉圭總統胡安博達貝裡獲得軍隊的支援,解散議會。本來博達貝裡是民選總統,只是想利用軍隊之手對抗議會,但沒想到軍隊來了就不走,自己反成了軍官集團的傀儡,因此1973年政

變標誌著烏拉圭進入軍政府時代。

軍政府時期的烏拉圭大肆鎮壓工運,解散工會,控制全國媒體,囚禁不聽話的記者,取締所有左翼政黨並將數百名左翼黨派人士投入監獄,這幾年有45人在監獄中死亡,另有100多人失蹤,這些都

是比較有頭有臉的左翼黨派負責人。

1981年,阿爾瓦雷斯將軍就任烏拉圭總統。這個新總統有點兒在政治上松動的意思,1982年宣佈烏拉圭將開始憲政改革計劃,但烏拉圭的軍官集團對此陽奉陰違,阿爾瓦雷斯本人的態度也是猶疑

的,這大半年時間烏拉圭的改革是進一步退一步,有時候進兩步退三步。

烏拉圭民眾不滿蝸牛一般的軍政府改革程序, 認為軍政府根本就是在敷衍,非常不滿,在街頭打高喊“切格瓦拉,快來烏拉圭! ”

切格瓦拉:那我到底是先解放東邊的國,還是先解放西邊的國

要說民怨,那肯定是智利比烏拉圭大得多,要知道阿根廷軍政府的直升機丟人就是學的智利,一個把人丟大西洋,一個把入丟太平洋。

但是智利的情況又不太一樣,智利無論地方政治還是軍隊山頭,都分成北、中、南三派,革命有可能爆發內戰,因為智利的地形和政治現狀圖譜,內戰非常容易導致分裂。

如果分裂成兩個國家,國足的排名就降一名, 分成三個國家就降2名。

12月31日,1982年的最後天。烏拉圭總統阿爾瓦雷斯將軍發表電視講話。

“烏拉圭政府將回歸平民。”

“1985年的烏拉圭大選將是沒有軍人集團參與的民眾的選舉。“

“為保證烏拉圭政治在下一任總統大選之前回歸正常化,1983年2月1日, 政黨和政治社團將可以恢複註冊和政治活動。

“烏拉圭議會將在最高法院院長拉斐爾布魯諾的意見參考下,制定一項大赦法案,釋放政治犯並消除自1972年1月1 日以來因政治罪而被關押的犯人的犯罪檔案。”

“這一時間表程序不會推遲。。

烏拉圭軍政府認慫。

對了,還有巴西。巴西屬於自覺認慫的那種。

巴西1964年4月1日的政變建立了由軍官集團把控的軍政府,這個軍政府還行,治國能力在世界軍政府裡面算是高分檔,在七十年代創造了經濟高速發展的“巴西奇跡” (雖然有點誇張了)。

巴西軍政府現在自己準備退了。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初,巴西金融業發生危機,接著1981 年的拉美債務危機巴西承接了全拉美80以上的打擊,進入通脹時代。軍政府幹脆就不幹了。1982年巴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