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1000億美元的軍貿如何分蛋糕(第2/3頁)
章節報錯
伊拉克參謀:“輪換用餐,他們不遵守這個規定。”
張召忠:“以色列戰機進入伊拉克空域後,你們沿途的預警雷達站有沒有報告發現空中目標的”
伊拉克參謀:“沒有。”
張召忠:“那麼現在有傳聞說伊拉克境內有被以色列收買的人,在以軍空襲期間傳送無線電訊號引導飛機,這個說法屬實嗎”
伊拉克參謀:“這個我們不便對你們透露。”
不僅是奧西拉克附近的防空部隊,以軍空襲行動全程,伊拉克空軍都沒有做出有效反應。所以薩達姆的監獄裡還關著20多個空軍軍官,這些大多數是戰鬥機部隊的指揮官和預警雷達站的負責人。
張召忠、孔陽和4名助手組成的考察團在伊拉克上下盡可能細地還原那次行動中伊拉克的反應。
到現在為止,中國已經整整30年沒打過仗了....
自己沒有親歷戰爭的機會,這時候學習國外戰爭、研究國外戰爭就更重要了。
兩伊戰爭爆發之後,1980年11月, 中國就向伊拉克和伊朗都派出了考察團,在兩個國家呆了2個多月,然後離去。
因為這倆國家打得實在太糗了,毫無研究價值,研究多了可能還汙染資料庫。
但1981年的這次巴比倫行動,卻是值得研究的。無論以色列 方還是伊拉克一方, 研究攻防雙方在這次行動中的表現,能給中國軍隊的戰法建設、作戰條令建設乃至武器設計都帶來不小的啟發。
伊拉克開門]歡迎中國軍事考察團來訪也有自己的想法,考察團在巴格達工作的時候,伊拉克國防部副部長福阿德抽空見了一次中國考察團。
“你們,中國,對阿拉伯河的沖突立場,要怎麼樣才能轉變呢”
福阿德問的這個問題,張召忠和孔陽都沒法回答,這種問題問我倆幹啥,一個是軍工系統的高工一個是上尉,級別不夠呢。
孔陽:“這個,可能需要伊拉克更加的重視與中國的溝通,以及尊重聯合國安理會的各次決議和決定,中國的態度基本上就是安理會的態度。”
福阿德:“實際上伊拉克現在面臨著武器彈藥的來源問題。”
孔陽:“蘇聯在向貴國提供武器武器彈藥,你們在戰前就已經在大量裝備蘇式武器了。”
福阿德:“可是戰前蘇聯提供的軍火有一半 是無償援助。現在蘇聯每一顆子 彈都收錢。”
孔陽有點無語,原來伊拉克是想找免費的軍火。孔陽搖搖頭說這事情可不好辦。
福阿德:“那麼,如果我們付全款,你們會不會賣一些武器彈藥呢
孔陽搖搖頭:“這我就更沒有發言權了。”
...
兩伊戰爭爆發一週年了, 國際社會現在公認是伊拉克侵入了伊朗的領土,伊朗還在調整自己的軍隊,沒開始反擊並反打進伊拉克,到現在為止還都是伊拉克理虧。
然而,蘇聯還在向伊拉克輸送武器彈藥,盡管不是太張揚,是偷偷摸摸地賣,但反正伊拉克現在是有槍有炮。
蘇聯出口武器彈藥是因為英美也沒有履行安理會的決議對伊拉克實施貿易禁運。按理說是要禁止伊拉克往外賣石油的,但伊拉克的油田都是由外國公司參與開發的,殼牌、埃克森美乎他們可不想讓
自己投資了幾億美元開發出來的油田在接下來幾年一滴油都賣不出去, 這樣石油公司就沒利潤分成了。
於是石油大亨們用各種複雜的法律條文給自己開外卡,石油繼續賣。
鑒於西方國家先做小動作,那蘇聯也做小動作。伊拉克用賣石油收到的美元從蘇聯買軍火,東西方完成完美閉環,美元就只在伊拉克賬戶上轉了一圈,就又離開薩達姆的手。
兩伊戰爭八年,兩國國內的戰費不算,斥資從外國軍火的總額就超過1000億美元,現在八年戰爭才打完第一年而已呢。
裝備。
從巴格達到巴士拉的公路上,張召忠看見公路開過一隊t72主戰坦克,這一批坦克不但嶄新,從車燈和其他的附件分析,這是蘇聯1980年生産的批次,這也算是一個實錘證據,伊拉克繼續使用蘇式
張召忠:“你們公司做軍貿業務,其實該去伊朗看看,伊朗說不定有購買武器的需要。”
孔陽:“伊朗已經有人去啦。我們還是去巴士拉再觀察觀察,順便逛逛巴士拉的酒吧,看看能不能找到穆嘎兒帝國地圖,錯了,能不能與巴士拉的非公開武器貿易商搭上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