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1978, 拐點到來

七十年代真是中等強國紛紛動心思想進入太空的時代。日本算是 個,印度也是一個。除此之外,還有以色列、阿根廷、巴西也都想用自己的火箭發射衛星,加拿大、澳大利亞則想製造自己的衛星

請人代發。

印度在找上中國之前並非沒有在國際上尋求大腿。不過蘇聯首先被排除了因為印度交出俄文圖紙的事,兩國在高科合作方面迅速降到冰點。對歐洲和美國這些老牌帝國主義國家,印度以前一直是

不太想搭理的,但前不久印度還是拐彎抹角問了哈歐空局,歐空局告訴他,要不出點錢加入阿裡亞娜火箭計劃我可以在阿裡亞納首射的時候外邊塗上個印度國旗。

這顯然不符合印度運載火箭計劃的預期,因為這沒有任何激勵民族自豪感的效應。

所以現在印度找上了中國。

既然印度把火箭技術和試藥這件事捆綁起來了,那好歹得給印度一個說法。 中方與印方認真開始交流。

中國提出的第一個問題是:你們確定要在國內自造火箭嗎連發動機一起的那種根據中國這邊的預測,你們最方便的方式是從中國這兒定期購買火箭發動機、慣性脫落、控制系統等關鍵零件,印

度自己在國內造殼子,攢成火箭發射。

中國還提醒印度,別以為自己造殼子就很容易喲。

印方自信滿滿地說,印度有信心把火箭工廠連帶火箭發動機工廠 起給搞定。

這就把天給聊死了。中方回去請示上級,第二天才給印方回複,要點是:

1、中國只能轉讓低溫火箭發動機。

2、中國可以向印度出售一款液氧波氫或者 液氧煤油發動機的圖紙,並向印度出售一部分加工製造裝置。

3、由於印度核計劃事件之後的影響(現在iaea在印度 的檢查機構還沒撤銷),中國在1984年 之前都不會派技術專家和工程師援助印度。

4、圖紙和工廠裝置都是現貨現金交易,不接受還價,請三思。

得到了中方的回複,印度駐華大使納拉因竟然一蹦老高,屁顛屁顛地就回大使館用密電聯系國內了。

中方: .... (懂了,印度和日本一樣有錢)

廣州火車站。

[招工] [招工] [招工] [招工] [招工]

[招工,待遇從優]

[招工,廣州最高薪]

[招工,比左邊的高10塊]

正月十五剛過,廣州火車站前廣場就成了招工廣場。今年和往年相比,變化就是:

大包小包走出火車站的農民工少了,廣場上面舉牌子的工廠工地老闆多了。

以前農民工臉上是焦慮的表情,現在是舉牌子招工的人臉上有焦慮的表情。

用現在廣州日報的說法,叫做”民工荒”。

城市就業崗位和人口的就業需求這一對供需矛盾 ,在1978年終於回到天平的平衡端,甚至在區域性地區有點向就業人口這一頭傾斜。

勞動力從買方市場轉為平衡、微量向賣(勞動力)方傾斜,這在過去的29年是第一次出現。

達到今天這一步所依賴的是中國1977年新增社會總投資9700億人民幣(含1260億也就是315億美元外資),1976年是8500億,1975年 是7800億。

國企和頭部民企的投資帶來高階産業的就業擴張。高階和中端就業崗位數量的打張帶動中低端就業崗位的擴張。

碼農,什麼碼農,叫計算機軟體工程師。工程師和製造業工人越來越多,三産早茶店,腸粉店,小炒館子就越來越多。計算機工程師動不動就一個月到手三百五百,他可能還不止下館子,咖啡

廳、足浴、洗頭房、假發店什麼的也能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