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百萬大學生是加速的底氣

從1979年起,中國要逐漸加速了。

將原歷史位面1982年才上市的1 5微米晶片在1979年就砸向市場,會導致通用cpu、dsp、 ro等等,總之幾乎整個半導體行業全都會重新洗牌。

半導體行業洗牌之後天下大亂,這就能給中國迎來機會,在繼續坐穩産業塔尖的同時,從塔尖直延伸到塔基的整個産業鏈,中國都要多吃兩口。

這一切都是在計劃中的,因為現在中國有那麼大的胃口吃掉它了。

這個計劃始於10年前。就是在1969年, 獲得第三個公文包之後制定的高等教育打招計劃。

1978年,中國大學本專科招生121萬人,1960年對應的出生人口是1800萬人,也就是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了6.67。

1979年的高等教育招生計劃正在確定,預估會達到140萬人左右,而1961年對應的出生人口是1880萬人,毛入學率7.44。

1969年的大學招生人數是30.4萬人,高等教育入學率1.5。當時確定高等教育擴招計劃,教育部和國務院認為能在1979年達到6的入學率,主席堅持要求增加一一個百分點。現在看來,7這個檻也

跨過去了。

四倍數量的大學生能極大地增強國企和民企的研發能力,還能讓企業能大膽採購更複雜的高技術的機器裝置,建立勞動生産率更高的生産方式,也就是能充分利用投資。

1969年的時候中央擔心的就是貿然把公文包裡的技術放出去了,結果以中國的小身板吃不下這些技術紅利,便宜了外國。

現在,透過十年擴招,人才隊伍的擴充以及資本的積累,已經可以很有把握地說,由中國引領的技術革新,最大受益者絕對是中國。

“除了校舍千篇一律,其他都還可以。”

“我是說,這些流水線建造的大學設施都很完全,尤其是理工類專業的實驗室和實習場所,不但齊全,而且很先進。”

楊振寧現在在北京城市學院參觀考察。

搞理論物理的前沿研究的老楊怎麼會去北京城市學院這個學校對位的是美國的“社群大學”啊。

其實很簡單,就是清華和中科大呆的時間太長了,他想看想看普通點的大學。

北京城市學院是以前的北京工人夜校,現在改成了全日制的普通大學。由於以前的夜校有四個比較集中的校區,因此現在北京城市學院也有4個校區,招生規模很大,1978級學生招了5000人, 其中

本科3000、專科2000。

至於原來的工人夜校的職能,現在交給電視大學,當然北京城市學院也還擔負著給這些電視大學的學生考試提供考場的職責。

這四個校區地理上被分隔開來了,但好在四個校區都在地鐵站附近,所以各分校區之間的交通也不至於很困難。

像北京城市學院這樣的, 過去10年的高等教育擴張計劃中新建、改建、擴建的大學有一個極其有趣的現象:無論位於什麼省市,不管是東南沿海還是西北內陸,東北還是嶺南,校園裡都會看到幾乎

一模一樣的教學樓或宿舍樓。

因為這就是住建部發布的“統 模板” ,提供了幾套設計圖給全國共享。所以這些大學裡,尤其是宿舍樓, 棟一棟蓋得不能說一 模一樣,只能說是千篇一律。

“楊院士,您這次真是..光臨寒舍,給我們大一的學生客串講大學物理,城市學院的學生可能做夢都沒想過會有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給他們上課。

校長陪同楊振寧在校園裡散步。

楊振寧:“我在我安徽老家也給那兒的一所普通大學上過一節課。北京安徽兩個地方給我的共同感受就是,在中國這些很普通&039;的大學,學生其實都很聰明。你們說自己對位的是美國的社群大學,其實

美國社群大學的學生,生源是不如我們的普通本科的。

校長:“這應該是,大學入學率的差別吧 ”

楊振寧:“確實是這樣。美國的大學毛入學率已經過40了,也就是說他們的青年有40會上大學。社群大學墊底,收的大概是排名30~40那個區間的學生。我們中國的大學現在入學率7不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