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特別301條款(第1/2頁)
章節報錯
第140章,特別301條款
“根據1974年美國貿易法第301條,國會授權: ”
“美國總統可採取一切適當行動,包括基於關稅和非關稅的報複,以消除任何外國政府違反國際貿易協定或不公正、不合理或歧視性的並對美國商業造成負擔或限制的政策或做法。”
”301條款訴訟可以由美國貿易代表(ustr)自行發起,也可以根據公司或行業團體提交的請願書發起。
“對於涉及貿易協定的案件,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需要按照貿易協定的規定要求啟動正式的爭議程式。”
“該法律並不要求美國政府等到獲得世界關貿總協定組織授權才採取執法行動。”
“先生們,現在我根據第01條款觀察名單。其中要對兩國實施特別觀察的行業為:”
“日本與中國的紡織品對美出口;”
“日本鋼鐵對美出口;”
“日本與中國的家電對美出口;”
“日本汽車對美出口;
“中國電信電子裝置對美出口;
“中國計算機裝置對美出口;”
“日本與中國半導體元器件對美出口。
正所謂大千世界無奇不有,兩個月前中國和美國一起封鎖索馬裡海岸,逼索馬裡國內自己把西亞德巴雷趕下臺,現在正走法律程式看什麼時候索馬裡新政府放手讓巴雷去海牙;這邊呢,美國貿易代
表辦公室將中國和日本列入了“特別301觀察名單”。
在關貿總協定時代,用01 條款來實施貿易戰,等關貿總協定升級成世界貿易組織,那時候要是打貿易戰就會叫”超級301條款”。
中國和日本的紡織品,尤其是成衣,現在在世界範圍內是競爭力最強的兩個國家。
成衣業對傳統服裝産業的沖擊的第一炮來自日本, 1957年 日本開始搞”1美元襯衫”,最終砸盤砸到全世界99的裁縫都不想diy襯衫了。
在1美元襯衫之後的第二個沖擊是中國的t恤成衣,這個更便宜,開始目標價格就奔著50美分去,到後來最便宜的時候一件25美分。
但是,美國要調查日本和中國的成衣業是大可不必的,美國服裝業已經衰退了十年,如果站在高層的角度看,美國成衣業已經沒救了也不值得救了。
鋼鐵出口是日本的專利,中國自己雖然鋼鐵産量世界第一, 但都內需消化掉了。而日本有超過美國的鋼鐵産能、噸鋼成本比美國低23,無論中國還是美國現在都在買日本的鋼材。
汽車出口和鋼鐵業差不多。到1977年, 日本年出口汽車450萬輛,位居世界第一,而美國成為日本汽車的最大進口國。
值得注意的是此時日本國內汽車消費市場也有400萬輛,進口幾十萬輛、日本自己生産的汽車滿足三百多萬輛。此前連續十幾年的工資增長計劃培育出了日本的國內汽車市場。
然後是電信、電子、半導體。這個領域中國大面積被美國列為調查物件行業內是有預計的,但稍微有點意外的是日本也被拉了進來起制裁。
日本的半導體原器件,尤其是晶片和記憶體顆粒,確實比美國的更物美價廉。日本的優勢的主要來源就是離中國近。
比如1976年中國神光集團宣佈16k ra生産線外售,日本是第一個拿 到這種生産線的西方國家使用者,和蘇聯是同時領到生産線裝置的。
然後1977年3月,買到生産線的日立高新就把16k ra的廠房一切安裝好, 當月就投産了。一條記憶體晶片生産線從購置到落成總共只花了5個半月的時間,這個效率世界流。
所以到當美國也大批上市16k記憶體顆粒時;
這價格戰打得是驚天動地。現在是1978年8月,顆16k記憶體價格已經跳水到了6.5美元,中國這邊的幾個晶片工廠顯示還有20的毛利率,日本應該也有,
而美國的工廠很可能已經沒有利潤了就在記憶體價格跳到6.5美元一 顆的時候, 美國開始搞特別301了。
記憶體顆粒是一種內部結構特別“規整”的小型晶片,而其他的晶片,日本對美國似乎也有成本優勢。原因呢還是離中國近,日立、索尼、松下這些公司現在都靠著天津的晶片fab代工體系搞晶片。
基本流程就是這樣:比如索尼如果想給他們的消費電子産品設計一塊晶片 ,他們用的是中國賣光刻機的時候隨機自帶的eda軟體,這套軟體匹配的是天津的工廠裝置。
日本公司的設計師把晶片設計出來,計算機模擬走通了,就發到中國,天津的晶片廠把晶片生産出來就行。去年日本的晶片圖紙是飛機空運硬碟過來,今年中日海底光纜鋪通了就直接傳檔案。
序
這樣就把社會分工變成了跨國分工,一家公司想在産品上使用自家的晶片就很方便而且所需的投資很小。於是在計算處理類晶片的價效比方面,也如記憶體顆粒一樣,形成了中國>日本>美國的排
ustr發起特別301之後,駐美大使館只用了不到2小時就把國會大廈裡的表決結果傳回了北京。中國迅速做出反應,抓住這條美國國內法與關貿總協定法條的沖突之處,表示不接受這次的01條款。
因為根據關貿總協定締約國簽署的條約,各個國家的國內法是不能這麼幹的。你美國想對關貿總協定的某個國家實施懲罰性關稅,這事兒不能全由你們國家自己的國會決定,而要拿到關貿總協定的
回合談判中決定。在回合談判中,如果過半數的成員國都認為這件商品或這類商品存在著傾銷,那你才能在國內對它實施懲罰性關稅。
三國、兩方激烈的嘴炮就這麼開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