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拿著雙份工資摸魚

“中國第二架太空梭天梭2號於今天上午10時20分在海南文昌發射中心升空。航天員柴鴻亮、董小海成為第二批乘坐太空梭進入太空的中國人。”

“天梭2號基本效能引數與天梭1號相同,此次飛行將在近地軌道執行為期7天的科學實驗任務。”

天樓1號在1976年完成無人入軌試飛之後,15噸級太空梭的基本設計等於最終定稿,天梭2號也就在這一年開工建造。 當天梭1號圓滿完成第一次載人 飛行後,天梭2號也就可以進行發射了。

天梭2號第一次進入太空就是載人的,因為這一型太空梭的設計確實很成功,無論無人試飛還是有入試飛都比較順利。

而且天梭2號這次進入太空還必須搭載航天員,因為他們要在太空中接近一顆衛星, 並對其進行維護升級。

天眼4a光學照相偵察衛星,1972年發射升空。

天眼3、天眼4系列衛星都是d數碼成像、數字傳輸的照相偵察衛星,其中天眼3被叫做”小炮筒”,天眼4叫做“大炮筒,因為這倆的光學元件型號不同,後者的直徑、倍率和成像質量都遠高於前

所以天眼3系列國家現在覺得沒有多大升級潛力了,但天眼4號有。它的光學元件、衛星姿態控制系統、衛星變軌系統都極其高階,也極其昂貴,僅光學系統造價就達1.05億人民幣。只是由於製造

年代的技術限制,天眼4號的d是1024x1024畫素的,扣除邊緣成像不清的區域,實際有效畫素是960x960畫素。

天樓2號 此行的任務,就是在太空中維護升級天眼4a,這枚最早發射的二代d衛星。太空梭靠上衛星,航天員出艙操作,手動把一套新的2000x2000像 素的d成像器件從太空梭裡取出來,

給天眼4a換上。

除此之外,天梭2號還給天眼4a加註了燃料,其中變軌發動機加註了140公斤推進燃料,4個快速姿態控制發動機各加了5公斤燃料,慢速姿態控制系統加註了7公斤氙。

維護升級之後的天眼4a煥然一新, 各項主要效能達到去年發射的天眼4d的水平,預期可再服役10年。

這就是太空梭的第一次實用太空作業, 讓一顆造價幾億人民幣的衛星重獲新生,而付出的成本只是太空梭飛行次所花的四千多萬元,加上更換的高分d成像器件一千多萬元。

“為什麼採用1024x1024的d,這衛星的最大解析度是2米;換了個2000x2000的d,解析度提高到0.7米不應該是提高到1米左右嗎”

柴鴻亮在天梭2的駕駛室,載荷(維修) 專家董小海穿著艙外航天服在衛星旁邊忙活。

<101nove.cd畫素,我們現在又搞出了一種插值演算法,能讓實際輸出的照片比衛星拍到的實景更清晰一點。. .好了。”

柴鴻亮:“天梭2報告,目標升級操作完成。”

地面:“測試中,請稍等。我們即將拍攝董小海的老家,上海徐彙 區漕河涇街道的街景進行測試。”

柴鴻亮:“喂,為什麼不拍我這個指令長的老家”

地面:“因為這一輪的衛星軌跡剛好經過上海上...

...

飛行任務只對外報“科學實驗”,飛行期間沒有任何電視臺做節目,返回地面時也只有央視的一條訊息,配的畫面還是天梭2在機場滑翔降落的遠景。

不過美國應該知道天梭2在天上可能幹了些啥。在公佈的航天器軌道引數當中,天梭2號入軌,然後兩次變軌,從世界在軌航天器資訊索引裡看,它應該是追上了1972年發射的一枚中國衛星,所以

很顯然,這架中國太空梭在對衛星做某種操作。

美國對太空梭的任務展望裡面也有這種操作模式,對衛星進行在軌維護升級。此外美國太空梭還可以在軌釋放衛星,它的巨型載荷艙什麼稀奇古怪的衛星都能給塞進去,太空梭入軌之後開啟

艙蓋,把衛星拽出去就行。

美式太空梭還可以把軌道上的衛星拽下來,裝進自己的載荷艙,然後宇航員就可以在載荷艙裡修理衛星。

這的確更加”方便”一點,如果有必要的話載荷艙可以充上空氣,宇航員不用穿艙外航天服,在綁好的衛星旁上下左右自由活動。

因此,天梭2成功上天並執行實用任務,對美國航天也是個好訊息。它雖然沒有證明美式太空梭的經濟性,但是證明瞭太空梭的使用價值。

所以,美國的太空梭,是說能發射上天的而不是地面測試機,趕緊造出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