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克格勃在上海(第2/3頁)
章節報錯
_勃列日涅夫: “中國的改革,唉,怎麼說呢,其實主席團都知道是好使的,有效的,但這件事必須考慮蘇聯的國情,他們從一開始就跟我們不一樣。這就讓中國的經驗不能生搬硬套拿到蘇聯,生搬硬
套是會出亂子的。青年人的思想過分活躍,容易把問題想簡單了,如果他們發現中國在那條路上走得很好,可能就會要求我們直接照搬,那就會産生相反的效果。
蒂亞熱爾尼科夫又點點頭。
蘇斯洛夫:“建立一個專門負責中國和越南的新聞採編室吧。”
蒂亞熱爾尼科夫:“這我會在宣傳鼓動部裡盡快落實。”
安德羅波夫:“資訊來源這方面,主席團以及有關部門會支援你們的工作的。”
作為kgb的頭子,安德羅波夫這麼說當然是暗示,在必要的情況下,甚至情報系統都會為蒂亞熱爾尼科夫的工作提供炮彈。
由於中蘇關系 直維繫著沒有斷,就算吵吵理論問題雙方也都剋制著不在經貿合作方面擴散,所以現在在中國工作、長期居住的蘇聯人很多,大概有40多萬(含家屬)。
不過,按入口比例的話,東德和南斯拉夫人到中國工作居住的是最多的。此外捷克人在中國的比例也很高。
所以克格勃在這方面的工作也沒有拉下,到1977年, 克格勃共向中國派遣了80多人, 當然這些人的身份都是不公開的。
,當然也有一些克格勃人員在中國被甄別出來,這二十年共被甄別出來三十多個,中國方面也只是簡單地解除了這些人所用的公開身份的勞務合同,把他們送回蘇聯一當然送回來的這些特工向組織
承認,他們的身份被看出來了。
其他的特工就都安然安插在中國潛伏下來了,可見克格勃的人員素質還是很過硬的,加上輪換調動的,前後兩百人次的派遣打入,只被發現甄別出三十多個。
現在80多名特工情報員定期向莫斯科發回在華蘇聯人的思想情況和活動情況,當然按照工作要求,也會順便發回自己在中國所見所聞的公開資訊,像是派駐該城市的兼職記者。
安德羅波夫可以拍著胸口說克格勃做得問心無愧,這些派駐中國的特工情報員,絕大多數,大概90以上,是用來掌握在中國工作的蘇聯專家的動態的,特別是蘇聯人紮堆的地方,總得知道他們在
中國有沒有搞什麼政治俱樂部。並不是竊取中國的高層機密或者技術機密。
最近幾年還有了新情況。還是有大批蘇聯技術專家受中國的邀請、到中國工作,而且在蘇聯搞文藝創作的人也到中國,而且到了中國之後總以各種理由,比如什麼長期合作啊,比如在某個大學找了
個俄羅斯文學課教上了啊,然後就不回來了。
技術專家可能一個廠都不一定需要配一個特工,有時候是一個城市配一個,但是搞文藝的專家可就得另眼看待了。
安德烈:阿馬爾裡克,作家、記者和劇作家。
1969年,阿馬爾裡克寫了本書《蘇聯能堅持到1989年嗎》,成功被捕並在在新西伯利亞馬加丹地區的監獄服刑3年。
出獄後繼續作死,1974年被診斷為精神病,強制住院 年。
1976年1月到中國做學術交流,1976年7月在 上海旅遊文化學院找了一個講師職位,教諾曼人和基輔羅斯的上古歷史,當起了歷史老師,於是就不回來了。
但是對這個人,克格勃還是很掛念。由於此人寫的東西太過驚世駭俗,殺傷力極大,恐怕讓別的情報員順便”照看他已經不管用了,得派個專人。
77年5月的.上海火車站,列從哈爾濱開到上海的客運列車停在站臺,弗拉基米爾普京拎著大包小包從硬臥車廂中走下來。
好家夥,從莫斯科沿西伯利亞鐵路到中國再到上海,半個月的時間。
可這樣的行程比飛機省旅費..
於是,作為剛剛入職兩年的克格勃準新人,普京就只能享受硬臥待遇了。